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4部分

,後來看著幹部學校,然後又在文教體系中大張旗鼓的跟儒教鬥法,看似不顯山漏水,陳鳴卻很看在眼裡的。

“民間辦學,技校學院……”

書房裡的燈火亮到十二點了才熄滅,劉文直接睡在了書房。他手中的事情就是私人辦學。

陳漢在中國的統治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現在滿天下的人沒有幾個傻逼認為滿清還能捲土重來,東山再起了。陳鳴決定開放民間的新式教育。

從基礎到高等,只要學校可以拿得出足夠的人才,不管是中是洋,只要能透過中國官方的資格考試,拿到相應的證書,那就承認你的教育資質。

與國立的基礎教育不同,高等教育的發展不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師資,還需要大筆資金做後盾。中國地域廣闊,高等教育需要政府作出表率,起到帶頭作用,政府出資建立一批公立高等學府。比如說各省的師範、司法、政治和財經四所保底的高等學府,但這一宏偉計劃現在還遠遠沒有完成。其他的就更不需要說了。

民間投資籌辦私立初等到高等的專業學校,可以在一定情況下彌補國家高等教育師資力量的不足,這就是明年文教部所要大力提倡的,但其中關鍵問題不是資金而是師資。(未完待續。。)

第五百四十二章 新與舊

ps:這一章寫的頭暈腦脹。

……

如何完善中國的新式教育體系,這一點上陳鳴和文教部上下都絞盡了腦汁。這幾年裡他們一步步的推廣新式教育,進展雖然不快,但根基扎的到很牢固。全力經營規範國內的整個新式教育體系,也逐步接納舊日的私塾書院。因為要改變的是一個泱泱大國上千年來的傳統,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科舉制在中國並沒有廢除,廢除的只是八股文,只是原先那考試的模式和內容。這在感情上讓很多人好接受了一點。

中國現在還是天、朝上國,沒理由完全拋棄自己的一些‘傳統’麼。

從新式教育的宗旨上出發,它是強調培養對國計民生有實際作用的人才,不是嘴炮;培養的物件也是有知識有能力的普通公民,記著這兩個字普通。而不是專門培養官吏,不是讀書人。

在中國的過去,讀書人三個字在不知不覺間已經不再是純粹的‘文化人’,而更是意味著做官。特別是兩宋以後,讀書就是為了做官,宋真宗的一首勸學篇到盡了其中真意。這兩種教育的宗旨目的就完全不同。

這是中國幾千年來教育宗旨的最大改變,放到後世的史書上,也一定會用‘具有重大的史意義’這樣的字詞來形容。因為新式教育是全民教育,雖然短時間內陳漢還做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全民教育,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連‘義務教育’都做不到,但如此宗旨與傳統的讀書做官是有著本質的不同。

原先的官兒、朝廷再宣揚推崇教化,也沒想過‘全民教育’。因為這樣一來讀書人還有什麼可值得驕傲的呢?大家都是讀書人了,泥腿子武夫都是讀書人了,他們可沒這樣的宏志。而新式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全面普及教育。

在新式教育體系裡沒有傳統私塾書院的位置,因為傳統私塾書院太重經史了,對於新式教育要求教授的科目視為奇淫技巧,兩邊完全不搭。新式教育體系各級各類學校的劃分也更為嚴格。教學科目包括了修身、讀經講經、中國文學、外語、中外史、中外地理、算學、博物、物理及化學、法制及理財、圖畫、體操等等科目。

教育內容中雖然還有修身、讀經講經、文史,並且還佔有1/4強的比例,但畢竟以往傳統經史之學一統天下的格局打破了,融入了大量的近代性質的新學,在整體教學內容上,修身和讀經講經已經不佔有絕對的優勢了。在教學方法上,開始實行統一的班級授課的方式,特別強調學科知識的實用性。如規定各級各類專科實業學校,其教授之法重實習不重理論,由淺近而入精深。其教授所取材宜就本地所有,隨時採輯,遇事發明。求的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培養出一批合格的對社會可用之人來。

在陳鳴這個有著二百多年朝前眼光的‘絕世大才’的指導下,中國新式教育出現的時間雖然短暫,卻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教育體系,一是從小學堂到分科專科學院、大學,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普通教育體系;二是形成了程度相當於小學堂、中等學堂和分科大學的各級師範教育體系;三是形成了農、工、商三大類為主的各級實業學堂教育體系,和以軍、政、醫、法、工等多種國立學院。與科舉時代相比,這種新教育的發展趨勢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