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0部分

“大王,大都督府上個月把幾個軍功田莊放到了黃安、麻城,這效應……”是立竿見影的。這個月各地參軍人數是集體爆發,而不是單獨的個別府縣。但身處大別山南麓的黃安是受影響最大的地方。那地方人多地少,看到軍功田莊,看到例項後,民眾爆發出的激情簡直超出想象。

張弛和坐在上首的陳惠都不知道,在另一個時空,這個縣的名字被兔子改作了紅安,在21世紀中國可是赫赫有名的將軍縣,老牌的紅色根據地,自然的也是出了名的窮地方。

貧窮的地方來就是出強兵的地方,大別山就是一座寶庫,只要用心開發,呵呵,只這裡出來的強兵就足以讓復漢軍馳騁天下。

“東路的下鄉工作隊是不是還在黃州?讓他們不要急著去武昌,在北邊的黃麻幾縣好好地轉一轉,用心努力,好好地宣傳,好好的宣傳……”

正八月一個月,復漢軍各府縣收錄的報名新兵合計有六千人,同時新兵訓練營出來的新兵有一千七百人,陳惠稱王后的兩三個月裡,復漢軍的兵力還一點點在增長。現在藉著給各部隊補充兵力的藉口,還能繼續的調整,再調整……

陳鳴設計出的軍功田,就是一種另類的‘打土豪分田地’,只是土豪全是陳漢政府,陳漢分給下面士兵的田地全是它的官田,而分田地的物件也縮小到僅僅士兵這一個階層。可這帶動起來的激流就已然不可小覷了!(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章 狠狠地鎮壓

九月中旬剛過,陳鳴已經不在宜昌,而是帶大軍行到洞庭湖了。

宜昌南津關已下,清軍狼狽退回三峽的更深處,陳鳴不想打一場準備不足的戰爭,或許清軍計程車氣也很低靡。可想想原時空抗戰時的石牌保衛戰,陳鳴還是熄了小心思。他留高嶠在宜昌,作為鄂西的督軍,施南容美兩處土兵歸其調遣,同時田天賜和覃楚英所率的千餘土兵,也給陳鳴留下了一半,作為近衛旅外轄的一個山地步兵營,由復漢軍選派軍官長官。田覃二族還選派了十多名子弟前往魯山,他們會立刻進入幹部學校。

等到來年幹部學校一分為四,分別組建陸軍大學、工程大學、文政大學和律法大學,他們也跟著不同的學科分去不同的學校。

復漢軍掃蕩湖北抓了不少人,裡面以經年幹吏官員最多,這些人就像彭忠瑞一樣,死,不想死;投靠復漢軍吧?又羞與為伍。而復漢軍也不可能把他們白白放在地方。那就打包進幹部學校吧。再有就是如朱者,那就直接關起來。監獄裡也不少他一口飯吃。

將來幹部學校分開後,文政大學絕對會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所學校。

至於大學這個詞彙,讀書人是完全能夠接受的。古籍裡到處都是這個字眼,估計那些繼續瞧不上陳漢計程車紳,會繼續用居高臨下的目光蔑視著的打量著‘大學’這個字眼,認定是陳漢從古籍堆裡扒出來的一個詞,以彰顯自家學問和文治的。

陳鳴沿途行軍,時間再趕,接見地方官員和名流也是必須要做的。

打出了荊州,公安、石首、監利三縣莫不是如此,一如他之前來荊州的路上。雖然陳鳴今天在甲地,明天就到了乙地,確實是一日都未在路上多停留。

可大軍每到一地,再疲勞,再感無聊,陳鳴還是要接見當地官員、殘留計程車紳、商賈。當然還有當地的學子,如果他們願意來的話。

在監利縣時,陳鳴特意多停了幾天。因為這裡至今仍有人替監利知縣吳長軍喊冤,說吳長軍持身方正,勤政廉潔,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好官能吏。雖然他帶鄉勇死守城池,抗拒復漢軍大兵,略有小過,可也罪不至死。他在被擒以後仍凜然不屈,這不正是吳大人忠義剛正的表現嗎?

吳長軍是難得的剛正之人,堅守心中大義,如此幹臣廉吏不應該被漢王魯公解衣推食的親自感召感化,化敵臣為自家一肱骨嗎?而攻取監利的復漢軍營官卻將他一砍了之……

陳鳴幾乎氣得手抖,吳長軍這個人他還是有印象的,在暗營的查探中,吳長軍可以說是武昌府範圍內難得一見的好官,確實很清廉,持身公正。但這個人在被俘之後,當著那麼多復漢軍官兵的面對陳惠陳鳴父子破口大罵,極盡汙言穢語,難道不該殺他嗎?這樣都不殺他,事情傳開了士兵會如何看陳漢?

看看中國厚厚的史書,有幾個人能容忍得了這樣的俘虜?何況他只是一個小小知縣。

“不知所謂!”監利行轅裡,陳鳴看著手中的名單,臉上全是殺氣。吳長軍可不是不出惡言的君子,這人要真似監利人所言的那樣,只是拒不投降,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