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閣老的威望所致。威望這東西,看似無形無相,但積累到一定程度,卻可無敵於天下。王莽養望二十年,便可躥漢代之而幾乎無人反對;王安石養望二十年,一通變法把國家折騰的雞飛狗跳、官吏要上吊,也沒人敢跟他對著幹,這就是聲望到了一定程度後的威力。
而徐階最大倚仗,不是門生故吏滿天下、不是憑《嘉靖遺詔》收攏的人心,也不是手裡的宰相權柄,而是他自身的威望。這強大的威望,讓所有敵人不敢與他正面對抗,讓人堅信他是無敵的,哪怕對手是皇帝,也奈何他不得。
只有認識到徐階的強大威望,才能理解沈默為何在確立場面大優的情況下,仍然不敢輕舉妄動,而是繼續堅持苦情路線不動搖。就是因為他知道,一旦爆發正面衝突,在徐階的威望下,自己的優勢會像沸湯潑雪一樣,頃刻化為烏有。
這不是危言聳聽,他面對的是自己的老師,而且是強大不可戰勝的帝國宰相,除了少數鐵桿之外,沒有會支援他、所有人都會離他而去。最後這場戰役,只能變成他一個人的戰鬥,結局自然註定。
還是那個‘黔驢技窮’的故事,面對著強大的敵人,貿然出招都無異於自取滅亡……這從沈默決定,要把徐階拉下馬的那天起,他對此保持著清醒的認識。
然而沈默和徐階積怨已久,胡宗憲事件便是印染炸藥桶的導火索,當欺師滅祖的瘋狂念頭佔據支配地位後,他就必須要做到這一點……不然怎麼配得上楊博那句‘最理智的瘋子’的評語?
所謂‘最理智的瘋子’,就是要用最理智的行動,實現最瘋狂的念頭。對於沈默來說,‘如何擊敗徐階’這道大題,他已經在心中反覆驗算過無數遍了,早就有了一整套屠龍之計!
我承認,你徐閣老真的無敵天下……但你畢竟不是半神之身的皇帝,你一樣有自己的弱點!
你的弱點就是太強了!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超過當今這個君主專制社會的規則允許……這大明朝,只有一片天,是皇帝而不是你徐階。就算烏雲再密,遮天蔽日,要想雲開霧散,只不過是一陣風的是。
風從何來,那句京師官場諺語說得明白——‘宮裡的風、內閣的雲’,這才是這八個字的真諦所在,只是看起來,隨著‘龍捲風’嘉靖皇帝白日飛昇後,大家都不把這層意思當回事了……
第八一九章 葬禮與喪鐘(中)
‘日中則移、月盈則缺’的道理誰都懂,誰都知道徐閣老總有謝幕的那一天。可日中離日暮還有半天,月盈到月缺還有半月,而且有幹到八十五歲才退休的嚴閣老在前,才六十五歲、且又精通養生的徐閣老,在大家看來,再幹個十年八年的,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所以大家都擠在徐階這片雲下祈雨,暫時沒多少人,拿隆慶皇帝這陣風當回事兒。
若是心中還存著些敬畏,做臣子豈敢在私下稱自己的君主為‘小蜜蜂’?
當然大家都不把皇帝當回事兒,自有大家的道理,因為與堪稱龍捲風的先帝相比,當今隆慶皇帝的風量,大概就是個春風拂面的水平……而且似乎從登上皇位的那天起,他就意識到了,自己的才能不能勝任治國的重任,若要胡亂插手,肯定是越幫越忙、越搞越亂,所以還是把國家大事交給大臣,自己專心過好小日子就行了。
柔弱之主,庸人之資,又有自知之明……這就是隆慶朝的大臣們,對自己皇帝的評價。所以大家都相信,指望這位皇帝大發神威,將籠罩在自己頭頂上的徐閣老解決掉的可能性,不比親自揣把刀,攔在徐階上朝路上,伺機行刺的成功率大多少。
然而沈默不這樣看,作為與隆慶關係密切的大臣,他更加了解這位皇帝。其實隆慶一點不笨,甚至可以說是大智若愚,只是這種智慧有些過於庸俗了……仔細研究領導以及未來領導,是每個公務人員必修的基本功課,沈默前世二十九歲就能不靠拼爹提為副處,靠的就是對這門功課的深湛造詣……說起來這也是一種庸俗智慧,但要比隆慶那種高一個層次,大概就是小市民和小幹部的差距吧。
研究隆慶皇帝性格的養成,自然要研究他的成長經歷,這個悲催的皇子,一直深受父皇的猜忌和提防,從來也沒享受過父愛,這一點在他成年後,轉嫁在高拱身上,‘視拱若父’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因為皇帝對他故意漠視,剝奪了他自幼享受皇室教育的機會,甚至一直到十多歲,才在高拱的教導下,開始讀書識字……受教育晚,導致隆慶的智力開發太晚,接受知識慢,甚至反映都要比常人慢一些。但對隆慶更為嚴重的影響,還不是這個,而是無法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