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壯,王傑等人都在看著篝火旁的林成和嶽紫珊。
林成是眾徒弟心中的神,他在徒弟心目中那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所以幾人絲毫不認為嬌滴滴的嶽紫珊會是師傅林成的對手。
他們看林成不動,以為是林成在讓著嶽紫珊。
其實他們哪裡知道,現在的林成和嶽紫珊其實已經在jiao手了。他們的精神都齊齊鎖定對方。不論誰先動,那都是破壞這種氣勢的導火索。
這種勢,現在是均衡的。如果一人動了,那就破壞了這種平衡。
當然這種情況是在雙方勢均力敵,實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這種時候比的就是耐性。
對於嶽紫珊來說,她沒有想到林成的進步會這麼大。竟然有與自己並駕齊驅的趨勢。一年前在西霞口,林成雖說功夫不錯,那時候還能由著自己擺nong,現在的林成卻今非昔比。
不動如山,已經有了一種高手的氣質。
其實林成也是有苦難言,他是在苦苦支撐,老實說,林成的內勁支撐的精氣神已經有衰弱的趨勢。這也就是說林成其實內勁不如師姐嶽紫珊。畢竟嶽紫珊修習功夫時間長,悟性也好。
一個悟性好的,要越一個悟性不好的,那很容易。但是一個悟性好的要越一個練功時間更長的悟性也好的,那就不是很容易了。
如果說拳法苦練是第一要素,那悟性也絕對不是第二,而是和苦練並列第一,都是同樣重要的因素。
可能外家拳,苦練是根本。但是內家拳卻絕對需要悟性。不是說內家拳沒有悟性就打不好,畢竟還有熟能生巧一說。可能別人一下就悟到的東西,悟性不好的需要一個月,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盤架子,才能由熟而生巧,由巧而懂勁。
就在林成的精氣神要懈怠的功夫,圓湛法師拿出九字真言的那副表情語氣,躍然在林成腦海: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
這是一種氣勢,一種不動明王,大日如來的氣勢。
這是一種由急躁到使人鎮定的氣勢。不動即是動,動也是不動。
一輪太陽,動還是不動呢?說不動,它有東邊最後轉到西邊。說它動,但是你看到他怎麼動的嗎?
不拘泥於形勢,動靜皆有。動是為了不動,看似不動卻微動。
林成之所以精氣神快要消耗殆盡,一是因為林成本來就有敗給嶽紫珊的心靈yīn影。二是林成動作過於追求不動如山的氣勢。
不動如山,不是說絕對不動,而是指出了山橫亙上蒼的氣勢。山上有樹木雜草,威風吹來,樹木雜草,隨風搖擺。
雖然說林成的形體沒動,保持著那股氣勢。但是肌rou,面板在微微震顫著,似是在緩解長時間不動的那種麻木感,也是在醞釀著動起來後的狂風暴雨。
嶽紫珊開始時候與林成對峙,還顯得遊刃有餘。但是就在林成的精氣神要懈怠的陡然間,林成的氣勢突然大幅度上升,自己已經壓不住林成的氣勢了。
所以嶽紫珊也沒機會等林成的精氣神破綻了,她就著擺出的崩拳架子,連續的崩拳似暴風雨,轟向林成。
而林成體悟不動明王,大日如來正在似悟非悟的關鍵時刻。突然氣機被破壞了,林成是想也沒想的一記撇身錘,直接轟在嶽紫珊的崩拳進攻點上。
每一記拳,每一招其實都有個攻擊點,也就是這人潛意識裡要進攻的部位。這種感覺平常人可能不強烈,但是到了拳法高手手裡,那就是我想進攻這個點,就必須打在這個點上。
也可能這個點不是一開始就設定好的,也有可能是在打鬥中,臨時變招而選擇的點。但是進攻必有進攻點。
其實呢,這個進攻點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時轉換的。但是不管怎麼轉換,始終有個點。
這個點的形成是練拳的過程中,也可能是喂手的過程中,形成的。
哪個部位受了打擊,會一擊致命?哪個部位受了打擊,會瞬間喪失戰鬥力?哪個部位受了打擊,會疼痛難忍。
這個點就是由熟生的巧。
108 平分秋色
正文 108 平分秋色
嶽紫珊受了林成一記撇身錘,崩拳對撇身錘,出空氣被擊爆的悶響。
林成確實是進步了,嶽紫珊深切感受到了。今天的林成跟一年前的林成今非昔比。林成的拳中有剛猛,有正氣,但最重要的是有股淡定,一種不動如山,大日如來的淡定。
林成與嶽紫珊這下對拼,平分秋sè。
“好,”嶽紫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