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魏瀚等人商議後給這些地方增加了舷側裝甲,使全艦的防護力進一步加強。
劉冠雄對孫綱講起他們在佐世保外海圍攻“留裡克”號時的情景,這艘噸位快趕上戰列艦的大型裝甲巡洋艦的兇猛火力給當時的中國巡洋艦分隊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劉冠雄當時都有些後悔沒帶大艦來對付它的感覺,“追日”號巡洋艦瞬間就被它擊中起火了,被迫退出了戰鬥,幸虧不是一線主力艦的“漫遊者”號憑著厚厚的鐵甲擋住了它密如雨點的炮彈,加上水上飛機的干擾和俄國炮手的炮術奇劣,才使得中國海軍取得了勝利,不然,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現在,這艘大型裝甲巡洋艦居然成為中國海軍的了,中國海軍自成立以來就沒有過這麼大號的裝甲巡洋艦,海軍將士們的興奮之情可想而知。
而讓孫綱吃驚的,是他頭一次見到的另一艘俄國巡洋艦“阿斯科爾德”號。
因為,他還是第一次見到煙囪這麼多的軍艦。
這艘巡洋艦,居然安了一排整整五個煙囪。
據說這艘巡洋艦剛剛被拖到旅順後,附近的百姓們紛紛前來參觀,不知是誰給中國的老百姓們“灌輸”的這個觀點,老百姓們竟然認為煙囪越多的軍艦越是強大,原先在北洋艦隊中,只有“定遠”、“鎮遠”兩艘主力艦是兩個煙囪,其餘的艦艇都是隻有一個煙囪。後來建造的“龍揚”號戰列艦等一系列新艦也都是兩個煙囪,更進一步的證明了百姓們的“論斷”,現在冷不丁一下子冒出來了一艘五個煙囪的軍艦,百姓們的吃驚是可以想象的。
(四百一十四)俄國“戰利艦”入役
(四百一十四)俄國“戰利艦”入役孫綱記不住自己是在後世的哪一篇文章裡看到的了,非洲的土著百姓好象也有類似的“觀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見慣了兩個煙囪的英**艦的非洲土著人見到德國人開來的三個煙囪的輕巡洋艦“柯尼斯堡”號,無不驚異於其“強大”,甚至給這艘才3400噸的輕巡洋艦起了個“馬納瓦利納波姆巴圖魯”的外號,意思是“揹著三根管子的海上武士”,後來身上插著三根管的“柯尼斯堡”號巡洋艦擊沉了身上只有兩根管的英國巡洋艦“飛馬座”號,讓土人們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斷,但是後來“柯尼斯堡”號為什麼會栽在了兩艘只有一個煙囪的英國蚊子船手裡,可是讓土人們百思不得其解。'。'
現在中國海軍居然有“五根菸囪”的“巴圖魯”了,中國老百姓的興奮和自豪可想而知。
正當孫綱也為這艘五根管子的巡洋艦吃驚不已,笑問諸將有沒有見過更多煙囪的軍艦時,還真有人給出了他答案。
“黑貓船長”餘波爾就告訴孫綱,他在南美的時候還見過“六根管”的巡洋艦,據說是法式巡洋艦呢,只不過記不清是哪個國家的了。
經過改裝的“阿斯科爾德”號巡洋艦艦長131。2米,寬15米,吃水6。2米,排水量達到了6320噸,擁有152毫米速射炮12門,另有75毫米炮12門,火力也很強大,它的最高航速可以達到23節,在巡洋艦裡算得上是飛毛腿了。
而“米寧”號老式巡洋艦按照孫綱當初的意思,改造成了一艘地地道道的“艦載魚雷艇母艦”。
在進攻海參崴港的戰鬥中,輕捷小巧的艦載魚雷艇居然發揮了重要地作用。讓孫綱重新意識到了魚雷艇部隊的用處,於是北洋艦隊就有了一級重要的特殊艦艇——艦載魚雷艇母艦。
經過改裝的“米寧”號艦載魚雷艇母艦排水量達到了6300噸,艦長89。9米,寬15米,吃水7。7米,去掉了原先上面的12門152毫米炮,只保留了四門203毫米炮,艦上可搭載6艘艦載魚雷艇。專門用於對港內目標實施偷襲。
這三艘來自俄國的“戰利艦”的加入,使得北洋艦隊巡洋艦分隊的實力發生了飛躍,原先裝甲巡洋艦很少地北洋艦隊現在有了“留裡克”號和“阿斯科爾德”號巡洋艦的加入,從此告別了沒有重巡洋艦的歷史。
孫綱在這三艘巡洋艦上視察完畢。給她們分別起了新名字,“留裡克”號被孫綱更名為“海平”號,“阿斯科爾德”號被更名為“海晟”號,“米寧”號被更名為“運雷”號,於是這三艘俄國“戰利艦”正式升旗入役,加入了北洋艦隊。
不知道在這三艘俄**艦加入到北洋艦隊的那一刻。遠在莫斯科地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會不會感覺到不舒服以及打噴嚏。
江穆齊還告訴孫綱,從南美購進的六艘巡洋艦“聖馬丁”號、“加里波第”號、“貝爾格拉諾將軍”號、“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