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各方面矛盾來了個總爆發,即震驚世界的太平天國農民大起義,這場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歷時十四年才被清朝鎮壓下去,連年的戰亂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慘重的損失,使中國的人口下降了近6000萬。而太平天國起義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中國的人口過度增長造成的社會壓力,使中國的經濟在戰後得以快速恢復,也許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現在,關於人口的增長和農業可耕地的不足的矛盾,又表現了出來。
孫文就任農業部長後,對全國的農業狀況進行了深入細緻和廣泛的考察,他在給孫綱的信中說,“查各省上報人數,較十年前計增不下十餘倍,蓋承平日久,生齒日繁,而地增有限,且廬舍所佔田土,亦不啻倍增。地生之者寡,而食之者眾,心甚憂之。”他這個農業部長,上任後面對的麻煩,其實是很大的。
如何有效的容納過剩的農業人口,對中國農業社會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而孫綱對此的解決辦法就是,興辦礦業,把過剩的農業勞動力轉入工業體系,“盡地礦之利而裕民食”,不但可以有效的解決工業發展所需大量勞動力的問題,也可以有效的緩解人口增長帶來的壓力。
沙皇俄國在發展工業的同時,因為佔用了大量的從事農業生產的農奴,結果出現了農業產生停滯甚至萎縮的情況,而這種事,在中國是不會發生的。
對目前的中國來說,發展工業並不缺少勞動力。
孫綱現在想做的,就是做好規劃和引導工作,優先發展對國計民生最為重要的專案,少走彎路。
自己對制定國家發展規劃並不是很在行,但如果能“集思廣益”,多聽聽劉銘傳他們這些“拓路者”的意見,再結合自己從後世學到和聽到的知識,問題應該是不太大的。
至少,礦業這一條,不用他說,好多中國的有識之士就已經自動自覺的想到了。
劉銘傳告訴孫綱,他在擔任奉天巡撫的時候,已經派人招聘了一些德國的礦業專家來東北三省考察,和中國的礦務人員一起,幫助探明東三省尤其是奉天的礦藏分佈,制定了一些優先發展的專案和計劃,現在正在完善,並準備提交給礦務部批准,如果能夠實行的話,一個工業化的奉天省也許很快就要出現在中國了。
(四百二十)來自德國人的“提示”
(四百二十)來自德國人的“提示”孫綱知道後十分高興,如果劉銘傳的計劃能夠實現,讓奉天省成為中國的工業基地,對中國由農業國家向工業國家轉變,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周馥和鹿傳霖聽後也很興奮,並也決定想辦法制定本省的工業規劃,“興利裕民”,讓東北三省“聯為一氣”,形成一個系統化的工業體系。
如果這個建設計劃能夠實現,中國的工業發展,將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
“聽說敬茗又要大舉造艦,鋼鐵需用甚巨,而我之鋼鐵廠供應不敷,尚需進口,”劉銘傳說道,“德員建議在奉省再建立一處鋼鐵廠以助軍用,言奉省煤礦、鐵礦、水源皆齊備不缺,建廠甚是便利,我意亦然,敬茗以為如何?”
“如此甚好,”孫綱高興得連連點頭,說道,他當然知道後世中國著名的鞍鋼為什麼會建在東北這個地方,很大原因就是因為有這些便利條件,“鋼鐵工業為一國工業重中之重,這鋼鐵廠,一定要建起來!”
“這些德國人果然厲害,難怪會有克虜伯等巨頭出現,非偶然也。”周馥感嘆道,
“這些德國人厲害的不止在這方面。”劉銘傳看著孫綱,又看了看鹿傳霖,呵呵笑道,“有一件事,如果敬茗知道了,怕是要後悔的。”
“什麼事?”孫綱聽了他的話不由得一愣,不明白他為什麼會這麼說。
“就象剛才芝軒說的,其實那海參崴,敬茗差一點就打下來了。”劉銘傳說道,“據那些德國人講的,確實是功虧一簣。”
“什麼?”孫綱大吃一驚。不由得立刻問道,“不可能啊?俄國人建的那些個堡壘極為堅固,我用巨炮猛轟多時,不能損其筋骨,徒費彈藥,未有戰果,而不破此等堅壘,此城是不能攻下來地,總不能硬拿人往上填吧?”
“那些德國人是這麼說的。我對大炮也不是知道太多,敬茗不妨聽聽。”劉銘傳說道。
“快講快講。”孫綱有些著急地說道,
劉銘傳告訴孫綱,在他率軍圍攻海參崴的時候,德國人組織了好多“觀戰隊”去前線“學習”。曾經看到過中**隊用305毫米口徑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