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隨雲雖然已經是大乘後期頂峰修士,但終究修行年頭有限,不知道這窮桑璇宮經到底是什麼來歷,因此他的眉頭一下子就鎖緊了:“窮桑璇宮經……這與李隆基饒過你何干!”
只是柳隨雲卻覺得其中肯定是有些原因,畢竟這仙城長安附近不知幾百萬裡之內,這位吳太后公認是碩果僅存的一位絕代佳人。
當初柳隨雲以為是李隆基是為了傳承大唐道統的緣故才放過了這位吳太后,可是現在聽吳太后的話,似乎不是一回事。
只是想到那位李隆基的滅絕人性之處,柳隨雲覺得他是自私到極限的人物,愛惜自己重於愛惜大唐江山,更不要說這李唐道統的傳承。
而吳太后倒是說起了自己家中的舊事:“也叫道友知曉,我們家中數千年之前,曾經得到過兩部功法,一部就是道友拿走的容成經,還是一部就是這部女修修煉的窮桑璇宮經!”
“這部窮桑璇宮經雖然頗有缺陷,但是妙用甚多,太上皇的織女天書雖然可以網羅大唐境界一切麗人,但是網不到我!可惜了,我們大唐恐怕百年不見麗人身影!”
吳太后只說窮桑璇宮經“妙用甚多”,卻不提那“頗有缺陷”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柳隨雲也沒把這當作一回事。
柳隨雲倒是第一次知道李隆基那所謂的邪門功法是什麼“織女天書”,雖然說是天書,但多半是什麼邪道至極的功法。
至少柳隨雲的容成經都沒有這部天書這般邪惡,只是柳隨雲聽到吳太后的評語卻是答道:“織女天書頂多是蒐羅了一些八九歲的美人胚子,更小的就不曾網羅進去,因此只要十年光陰,想必大唐能重現麗人身影!”
柳隨雲本來只是隨意這麼一說,只是吳太后現在卻是笑了起來:“柳道友你真會胡說八道,這織女天書一出,哪怕是還中肚中的胎兒,只要被織女天書認為合適,都會被織女天書盡數捲走,絕無遺漏!”
吳太后繼續說起安史之亂的舊事:“安史之亂,說是百年才見麗人,實際差不多是一百五十年,只是被太上皇這麼一折騰,恐怕這一回又得兩百年才能恢復元氣!”
“不對啊!”
柳隨雲倒是取出了靈霄金音藤:“我記得靈霄金音藤之中至多隻有八九歲的小美人兒……”
只是柳隨雲發現自己真是錯了,他這一次內視靈霄金音藤,發現了一些上次不曾發現的細節。
吳太后說得一點也沒錯,在靈霄金音藤的底部,似乎有著成千上萬更小的小女孩兒,最小者甚至不過是幾個月大小。
而靈霄金音藤的底部,卻是不計其數的待產孕婦,正如吳太后所說的那樣,這位太上皇不知道從哪裡得來的織女天書真是邪門無比,居然絕無掛一漏萬的嫌疑。
一想到這一點,柳隨雲就突然想到了一種可能:“仙界,絕對是仙界,這織女天書肯定是來源於仙界!”
李隆基第二次仙界之行得到靈霄金音藤,而第三次仙界之行代價摻重,但是根本不說其中的具體經過。
現在柳隨雲倒是明白過來了,想必這第三次仙界之行得到了這部所謂的“織女天書”,這東西太兇殘了,根本不是普通的仙寶了。
只是這也證明了吳太后修煉的窮桑璇宮經是一部頂尖的功法,不然整個大唐境界至少十數萬絕代麗人,肯定也不會遺漏了吳太后。
起初柳隨雲覺得李隆基是準備讓吳太后扶保少主的緣故,現在卻明白過來了,現在的新皇雖然是號稱“主少國疑”,但那只是用修真界的標準而言。
實際那位新皇已經是好幾百歲的老人了,而且要扶保少主的話,不一定需要吳太后,柳隨雲印象自己的靈霄金音藤之中可是有著一位張皇后。
只是這個時候,對鏡梳妝的吳太后卻是微笑地說道:“沒想到張姐姐也落到了柳道友的手中,想必張姐姐若能恢復的話,也是逃不過柳道友的魔掌……”
柳隨雲不由滿臉詫異,這窮桑璇宮經果然邪門至極,他明明只是想著這件事而已,不知不覺居然說出口來。
“可惜了,可惜了!”吳太后卻是神秘地說了:“可惜張姐姐才離魔掌,又入虎穴!不過總比太上皇強些,柳隨雲,我現在才相信你能在太極宮內大開殺戒!”
原因自然是柳隨雲手上這枝靈霄金音藤,太上皇能活到現在,多半是這枝靈霄金音藤的緣故,而太上皇施展織女天書收集至少十數萬麗人,自然也是為了給這靈霄金音藤提供養份。
現在靈霄金音藤落入了柳隨雲之手,確認了柳隨雲的說法絕無虛假,而柳隨雲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