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領不亂,剩下的軍士們也亂不了,開辦軍校的初衷正是為了這個。”
朱允炆使勁點頭:“不錯,這一條朕準了還有嗎?”
“還有就是開武舉,為國選才,陛下是天子,天下英才應該盡入天子彀中,不應有任何錯失,武舉考兵法,考策略,考武藝,若樣樣精通者,可封軍職,入軍中為陛下效力,軍士日夜操練,將領日夜學習,又有良才充入軍中,我大明朝廷軍隊的戰力自然大大提高,到那時,藩王縱然作亂,朝廷也有足夠的能力將他們鎮壓下去……”
朱允炆聽得愈發眉飛色舞,興奮道:“蕭侍讀果然是輔佐朕的良臣,皇祖父沒看錯你。”
蕭凡苦笑,這傢伙到底真糊塗還是假糊塗?他難道不知道滿朝文武把我看成了禍國殃民的奸臣嗎?若讓黃觀那幫清流聽到朱允炆這句話,沒準會氣得以頭撞柱,來個血淋淋的死諫……
朱允炆被蕭凡一番話說得來了興致,於是興沖沖的催促道:“還有嗎?還有嗎?”
蕭凡扭過頭,看了看外面的天色,時已近黃昏,殿外夕陽昏黃的光暈投在紅漆窗格上,散發出淡淡的金光。
不早了,家裡嬌妻還等著自己回去吃飯呢,餓著她們就不好了,吃完飯還有很多活動,比如昨天張紅橋的那管玉簫就吹得很不錯,今天可以再試試……
迎著朱允炆期待的目光,蕭凡淡定的點點頭:“還有……”
“還有什麼?快說說。”
“還有,臣建議朝廷建立四時辰上班制,提倡不加班,不拖延,每年十天帶薪假期,年底雙薪分紅……”
朱允炆兩眼直了:“蕭侍讀實在高深莫測,這……這跟軍制有什麼關係嗎?”
“跟軍制沒有關係,但跟我有關係……”
“什……什麼意思?”
蕭凡抬手一指殿外夕陽,悠悠道:“我下班了,未完待續。”
說完蕭凡朝朱允炆一拱手,轉身一派瀟灑的走出了殿門。
朱允炆木然坐在龍案後,兩眼發直,像條死魚……
第二百四十四章 專治不服
洪武三十一年九月,軍制變法的細則終於定案。
天子朱允炆連下三道聖旨,第一道聖旨,佈告天下,朝廷求才若渴,於本年臘月在京師開武舉,為國選將,凡大明百姓子民,不論出身貴賤,家世三代清白者皆可參加,文武雙全者擇優而取。
第二道聖旨,舉凡大明各都指揮使司轄下千戶所,即日起停止務農,所有軍戶全力***練,日夜練兵,不可懈怠,軍中所需糧草由朝廷戶部統一傳送各都指揮使司。並規定每隔兩月,各都指揮司的千戶所之間進行對抗演練,名次最低的千戶將被撤職查辦,名次最高的由朝廷通令嘉獎,並由兵部記錄在案,以為將來升遷的依據。
第三道聖旨,朝廷兵部於京師西郊的皇家馬場旁開辦講武堂,當今天子親自主持講武堂事宜,著令各指揮使司抽調轄下中層將領,如總旗,百戶等等,將他們選送至京師,由兵部派遣功勳老將,名將親自為這些中層將領講武授課,教授排兵佈陣,治軍練兵之法,講武堂半年為一期,半年後由兵部官員考核,順利結業的中層將領將由兵部記錄在案,有很大的機會升遷軍職,並且由兵部造冊,授予“天子門生”的鐵券,以為終身榮譽。
三道聖旨一下,舉國震驚。
朝堂內出奇的沉默,眾官員已知這個結果無法改變,而且這三道聖旨雖然改革了祖制,但蕭凡無疑非常小心,只是在祖制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點內容,並沒有影響大明軍制的整體架構,算不得太離經叛道。眾清流經歷過上次的朝爭之後,對蕭凡的手段愈發忌憚,既然軍制並沒有什麼大的改革動作,清流官員們於是閉上了嘴,乖巧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著蕭凡去了。
朝堂沒有反應,可各地指揮使司的反應卻大了。
各指揮使皆由朝廷兵部委派,他們是帶兵的武將,可以說手握一方兵權,算是武將裡面的最高職位了,他們倒是無所謂,百戶,總旗們再怎麼升遷,也不可能突然升成指揮使,對他們的利益影響不大。
不能接受的是各千戶所的千戶們,練兵可以,反正有朝廷戶部提供糧草,但開辦講武堂卻令各千戶將領們大大不滿了。
軍權也是權力,權力的蛋糕就那麼大,若那些中層將領從講武堂結業回來,朝廷將會給他們升遷的機會,他們升遷了,現在的這些千戶們怎麼辦?軍職就那麼多,有人升上去,必然有人先退下來,誰捨得放棄現在的權力?
朱允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