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輕技,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制約著國內職業教育的發展。
就以國內大部分地區的現狀來看,很多人都是升高中無望,或者是高考無望。為了獲得一技之長混碗飯吃,這才迫不得已轉入職業技術學校學些的。
國內社會經濟發展對職業教育的依存度仍然不高,企事業單位給職教畢業生的薪水不高,很多人仍然認為職業教育是低人一等的教育。
職業教育在其發展過程中地位和身份上的不對稱,也造成了國內的職業教育始終無法和普通教育作為同一層次的內容為人接受,這就導致了一邊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日益加大,另一邊是技能型人才嚴重短缺。
以深圳為例,這幾年中就出現了民工荒,但是根據各種調查分析表明,深圳真正存在的不是民工荒,而是技工荒。深圳技能人才缺口達五萬多人。而隨著社會發展,幾年之後這個缺口大概會增長到三十萬人以上。
技能型人才的緊缺,已經成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產業技術水平的制約瓶頸。
“國內的職業教育長期都過於校園化,缺乏社會性,過於規範化,缺乏職業性,過於學歷化,缺乏實用性。”範無病忍不住對張部長說道,“國內的職業教育都是以學校課堂教育為主,學校與社會組織,生產企業之間有一定的鴻溝,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學歷、輕技能的現象。中等職業教育在管理上條塊分割,而且大部分職業學校是由普通中學轉制而來,沒有擺脫普通教育的模式,並在與普通學校的競爭中處於劣勢。高等職業教育往往成為壓縮型本科教育,同樣沒有擺脫理論教育的模式。如果這種狀況不改變,技術人才的短缺問題就無法解決。”
“關於這個,你有什麼好辦法?”張部長問道。
範無病對於這個問題,還是研究過一陣子的,因此當張部長問起來的時候,他就說道,“當然就是促進職業教育與企業培訓的合作成為一種常態了。”
校企合作是職業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環境直接結合的形式,也是鼓勵企業參與教育教學,給學生提供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
校企全作的職業教育使德國從廢墟中崛起,使日本從低谷中起飛,使美國成為經濟發達國家,也使世界其他國家更清醒地認識到產學結合的必要性。
其典型模式各國之間基本相同,有全職交替式,就是全日制在校課堂學習的學期和全職工作的學期交替進行,工作學期與在校學習學期的時間長度大致相等。也有平行模式,就是採用半工半讀的形式。還有組合交替式或組合平行式,也就是前兩種模式的組合。
“這樣的話,如果我們組織一批師資力量,你們提供實踐基地和生源,很快就可以培養出一批可用人才來。”張部長對此感到很有興趣,“最近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一直不很理想。如果我們可以招收一批相關專業的大學生,用三到六個月的時間集中培訓,相信效果會更好一些,培訓完成之後,這就是一批可用人才了。隨後源源不斷地培養各類技術人才,不但可以自己消化,也可以轉讓給其他的用人單位使用。”
範無病聽了張部長的話之後,點頭表示贊同,實際上他現在缺乏的是師資力量,大學裡面的畢業生們,尤其是工科專業的畢業生們,因為這兩年國企效益不好舉步維艱的關係,一直是不好分配的,如果有了這個機會給他們,相信很容易就能夠招收到自己希望吸納的各類人才,經過一個時期的實踐培訓之後,確實可以勝任東南重工的一些重要工作崗位。
“只是也存在一個問題。”張部長又想起了什麼,於是皺著眉頭對範無病說道,“最近很多搞自動化工程和數控專業的學生們,都轉行去搞IT行業了,看著網際網路經濟的火熱程度,以及迅猛的吸納人才速度,對於那些急著想要出來創業的人才們,我們怕是沒有多少新引力的。”
“這個問題不需要太過擔心。”範無病胸有成竹地回答道,“只要把頭兩期給撐過去,網際網路的熱度也就該下降了,到時候招收一點兒計算機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就容易多了,你只會嫌前來應聘的人太多不好挑選。”
到了這會兒,範無病是隻嫌納斯達克為什麼還不趕緊崩盤兒了,他們越早倒灶,他這邊兒的人力資源成本和各種投入都會下降很多,這個可是實實在在的利潤。
第七百三十三章 分成幾半行嗎?
晚上吃飯的時候。老媽張梅就抱怨說,最近家裡面的人氣還是太差了,大家都忙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