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八回 楊勇心慌招外兵 江淮軍佔據魯郡

京城皇宮議政殿。

經過了登基大典前後幾日的快樂後,楊勇和太子黨們都還未就偌大的政治利益蛋糕進行瓜分之時,便傳來了晉王楊廣興兵百萬來伐的訊息,一時間令朝中太子黨徒們驚恐萬分。

而京城百姓中更是謠言四起,多有在傳已故先皇楊堅死因蹊蹺乃是太子楊勇暗中下藥鴆殺。

“眾愛卿,朕登基不足十日,河東晉王楊廣便興兵來伐朕了,諸愛卿可有退兵之策?”楊勇強裝鎮靜,穩坐龍椅問著階下眾臣。

“陛下,晉王大軍從中原來必經潼關,陛下可下詔靠山王楊林關閉潼關,阻晉王兵於關外。”兵部侍郎蘇孝慈出班薦道。

“唉!朕的靠山王皇叔原本便傾心於吾弟晉王,如何能尊朕之旨意?”楊勇有些心慌的說道。

“陛下,潼關是唯一可以阻擋晉王軍的關隘,除此之外我京城再無屏障。陛下可派一監軍到潼關,強令靠山王阻擊晉王軍。若是不從聖意,便視為謀反,可免去楊林潼關守將一職,換將去守。”僕射蘇威出班道。

此言一出,殿中文武無一不在搖頭。丞相高熲更是一臉譏笑不語。就連越王楊素也一陣苦笑。

“皇叔,若是派朕的禁衛軍大將去換防靠山王以為如何?”楊勇見楊素苦笑,便提議道。

“陛下,莫說無人敢動靠山王兄,就算得了潼關也無益。”楊素見問,便不得不出班陳述自己意見。

“皇叔此言何意?想那中原諸反王來攻京城不就是被潼關所阻未能得逞嗎?”

“唉!陛下不知,中原反王怎可比晉王勢力?殊不知晉王離京之前便早已在暗中部署今日之事了。”

“啊?這---”楊勇聽了楊素之言不由有些呆了,階下眾文武也都面面相覷,盡都不解。

“陛下,潼關天險只可防中原來敵,可曾防得住河東晉軍;陛下難道忘了河套一地還有晉軍精銳10萬,若是老臣猜的不錯,那河套晉軍宇文成都部已經南下了。如今只有調集勤王之兵聚於京城,憑城高牆厚阻晉軍於城外,如此方能確保陛下無虞啊!”

楊素言罷,殿中一眾太子黨人都驚慌不已。

楊勇聽了也啞口無言。

“陛下,萬勿在耽擱了,請即刻下旨召弘農、武威、關中、漢中、益州等處軍馬速來京城勤王啊!”右丞相韓洪有些驚慌失措的跪倒請求著。

隨即,一眾太子黨人都跪倒連聲請願道。

楊勇見狀看了看越王楊素,見楊素也微微點頭,便起身說道:“眾卿平身,朕這就下旨召外兵進京。”

待朝議結束後,楊勇便開始正式行使他稱帝后的第一道調兵權利。不光調兵的旨意按韓洪所說的發給了弘農、武威等地,竟還按照楊素的建議給晉陽的李淵去了一道來京勤王的聖旨。幾道調兵聖旨發出後,楊勇等太子黨人初算了下,若是各地勤王兵如約趕到,京城可用之兵將達到40萬之多,勉強可以依託堅城與晉王百萬之兵一戰。楊勇至此心情方才略微穩定了一些,不再那麼慌亂了。

“老爺,府外有多了一些身份不明的人,我等下人出門都遭盤查搜身。”晉王府中的宇文述正聆聽著老管家宇文伯的叫苦之言,不由連連搖頭。

“唉!看來楊素那廝是要軟禁於某啊!”宇文述嘆息著起身說道。

“那封密信可送出城去?”宇文述小聲問著自己這個忠誠的管家。

“老爺放心,那封信已經著人從府中密道潛出,此時應該已經出城了。”

“那就好!吩咐下去,府中人等,今後無事便不要出去了,都待在府中。看來我等要在府中閉門不出至少2個月了。”

“是,老爺,小的這就告訴府中下人。”

看著宇文伯出去,宇文述在次陷入沉思之中。

太子楊勇登基之後,並未對包括自己在內的原晉王黨人動手清剿。一是礙於宇文述在朝中德高望重,宇文家族勢力龐大不好輕動;二是晉王楊廣早就將京城自己的骨幹勢力遷出了京城,留下的人很少不說還基本沒有官職。為穩定京城計,楊勇在楊素的建議下,除對晉王府加強了秘密監視之外並沒採取過激行為。但就是這樣,已經讓宇文述無法正常和外界保持溝通了。

因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洛陽城,楊二便下了瓦崗山來到了這中州大城洛陽。隨他一同進入洛陽的還有心腹大將梁師泰,隨著楊二勢力的南下,佔據地盤的擴大,現在的瓦崗山已然完成了他的使命,不再是一處前沿堡壘而僅僅是楊二勢力範圍之內的一處普通城池了,除留下一偏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