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體力訓練,早5公里,晚5公里,跑得快就給飯吃,跑得慢就關禁閉。這往往讓一些剛到這裡的死囚叫苦連天。
章懷雨更慘,剛來時,天天被關禁閉。
不過慢慢地,章懷雨適應了下來。漸漸地,就能跑到前面,早早地吃飯。之前,一陣風都要把他吹倒,經過體力訓練,下盤根基自然也就穩了,再不是一個隨風倒。
第十四章 再起波瀾(4)
每天晚上睡覺前,每個人都要提桶水,沖洗營房內的茅廁,這可苦了章懷雨,從前拿得最重的東西,好像就是衣箱吧?提一桶水,想都沒想過,提一桶水,常常要跑上四五趟,章懷雨沒有撂挑子不幹,他知道,在死囚訓練營,連自己都不能保護的人,很難生存下去。
慢慢地從前白嫩的手上,磨出了繭子,手臂也有力了。
這樣的訓練,唯一的好處,就是每天很累,非常地累,人累了,就不會東想西想。人沒那麼多雜七雜八想法的結果,就不會鬧事,看守和死囚也就很自然地就相安無事了。
體力一過關,接下來的擒拿、散打、摔跤等等常見的格鬥技術,練起來自然就不費力了,這點上楊寶光倒不是草包,很有一套方法。
再然後,就是射擊訓練。對到這裡的死囚來說,很多人都上過戰場,真刀真槍地和人拼殺過,對槍自不會陌生。也有人從前是江洋大盜,槍法好得不象話,說打左眼,絕不打右眼,玩槍跟玩玩具似的。
每到射擊訓練,是楊寶光最緊張的時候,只要這些死囚槍口稍一調轉,搞起了暴動,整個訓練營的看守壓根就不是這些人的對手。
怪!這些人就服管了,打槍也老實地打槍。
但整個射擊訓練,還是沒哪個教官願意去教這些人,只是發給槍和一定的子彈,就趕緊退得遠遠的,讓他們自己折騰。
在這裡,章懷雨才真正意義上開始接觸槍,以前衛戍司令部為了讓內部職員自保,曾配發過槍支,不過那東西都成了擺設。別在腰裡是好看,就是沒有一發子彈在彈夾裡。
聽到槍聲,章懷雨就來了精神,剛開始經常脫靶,讓其他死囚打心眼裡看不起他。但章懷雨有個長處,他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並且捨得不恥下問,從來不以文化人自居,讓自己顯得鶴立雞群、孤芳自賞。
最關鍵的是,章懷雨常常能從楊寶光那裡混到煙,拿回來就與人分享。一個人不小氣,別人自然也就不會藏私,他想要獲取的經驗,別人都會毫無保留地告訴他。
經過一段時間廝混,章懷雨就總結出了一套方法,如何快速開關保險,如何快速上彈夾,如何定準星……
槍拿在手裡,要什麼樣的感覺,開槍後要達到什麼效果,章懷雨都有一套自己的見解和方法。漸漸地,章懷雨也把槍琢磨透了,到後來,章懷雨的一手快槍在死囚訓練營無人可比。
再接下來,就是怎麼做炸藥了,這裡面的名堂多了,章懷雨學得更仔細,首先是原理課,然後就是實際操作了,一幫死囚更是刺激得嗷嗷叫。不過讓章懷雨尷尬的是,第一次,他少配了一味藥,他做的炸彈,成了啞彈,這讓其他死囚把他嘲笑了夠。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消磨了過去。
這些他本該在特訓班接受的訓練,卻在死囚訓練營訓練營裡繼續,命運如此捉弄人,確實令人感慨萬千。
技能訓練完成之後,就進入了所謂的語言培訓,也不是所有的死囚都必須要接受這個培訓。在整個死囚訓練營,也就那麼幾個人才有資格被集中起來進行培訓。
作為燕京師範大學的高才生,又有戴笠特殊手諭關照,章懷雨自然少不了這樣的培訓。
能接受這個語言課培訓的最大好處,就是不用參加日常的訓練,吃得也好,一日三頓飯,至少能見到一次葷腥,這讓其他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是全文盲的死囚很是羨慕。
日語,看似漢語發展起來的,而且有些字和中文一樣,如果採取望文生義的辦法學習,十之*就是個死衚衕。這點還是小翻譯告訴章懷雨的,章懷雨曾經跟過小翻譯學過一點日語,不過那是為了破譯密電,而不得不學習的。
第十四章 再起波瀾(5)
現在才是正規的學習,軍統對死囚訓練營的語言課確實很捨得下本錢,派來了一個日本通,對章懷雨等人進行培訓,或許是天生記憶力比較好,章懷雨學習起來,就是比其他同時參加學習的人快。
一個月後,當章懷雨流利地操一口京都日語與日本通對話時。日本通是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