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蘇軾最終未能成行。
宋國不願讓蘇軾出使,不是怕高麗扣留,正是怕它厚待這位官場倒黴蛋。
蘇軾這位官場黴人,我們怎能允許別人厚待!
趙興現在就為這種可能的厚待所苦。
闖進來的這瘋子是誰?怎麼如此熱情?
樸寅光卻不覺得這個闖進來的人瘋癲,他用叩頭的姿勢趴在地上,俯首面朝地板,用竊竊私語的調門提醒:“此乃我朝太子……賢侄來的訊息,我剛通知他……”
此時,酒宴過半,暮色蒼茫。大堂明燭高照,絲管悠揚。群姬見到這人,也紛紛跪下,俯首行禮。
蘇軾是高麗的堅定支持者嗎?
不是,蘇軾是個清醒的外交家。多年後,是他首先發現了高麗與大宋的貿易逆差問題,並上書要求限制與高麗貿易規模,這才使大宋注注意到了貿易平衡——所以,所謂“願生高麗國,一見金剛山”,只不過是外交家的客氣話而已。
可就是這句話,感動了整個高麗。
進來的“瘋子”沒理會樸寅光的介紹,他扯住趙興的手,一疊聲的說:“學士還好嗎?聽說他已經謫居四年了……可惜我不能離開,恨不能陪在學士的身邊,終日聆聽學士新詞……你帶來了學士新作麼,快拿出來。”
趙興趕緊招呼從人遞上的包裹,從裡面拿出《超然》、《黃樓》兩本詩集遞上。包裹開啟時,露出壓在書下的幾件白袍,上面似乎有些字跡,高麗太子一見,眼睛一亮,他沒接趙興遞上來的詩冊,盯著那件白綢袍,若有所思的說:“‘今我來黃州’……這字,似乎是學士手跡,我見過這個字型,呈上來!”
白色的絲綢袍服展開了。
這是一件宋代常見的文士袍,因為它是素白色,所以無論什麼身份都可以穿上它。
衣服造的很簡單,上面顏色不多,除了白色,唯有丹青。
袍子的正面用水墨畫手法畫了一個側臉人像,人像頭戴斗笠,手拄藤杖,身上衣服的皺褶用乾淨利落的水墨畫手法勾勒出飄逸的感覺,整個人像給人以“我欲乘風歸去”的感覺,它的體積只佔衣服的三分之一左右,剩下的是大片的留白。
袍服的背後就是《黃州寒食貼》——四句一行,字句從上到下,鋪滿整個後背。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與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鳥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品其詩,蒼勁沉鬱,飽含著生活悽苦,心境悲涼的感傷,富有強烈的感染力;論其書,筆酣墨飽,神充氣足,恣肆跌宕,飛揚飄灑,巧妙地將詩情、畫意、書境三者融為一體……
“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吟誦著這句詩,滿堂全是嗚咽聲。
第一部 華麗的前奏曲
第1024章 天下何人能識君
身比槁木,心無死灰,這就是蘇軾謫居生活的寫照。
“寫的好”,高麗太子邊抹眼淚邊感慨:“詩好,字也好。”
詩寫的好不好,自有後人評價。至於這份字帖寫的水平——倒讓趙興想起現代一句著名的自謙話:一般一般,天下第三。
這本字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它的價值等同於“半個日本”。
這時代,高麗對宋輸出的商品大約有:金、銀、銅、人參、茯苓、松子、毛皮類、黃漆、硫磺、綾羅、苧布、麻布、馬匹、鞍具、袍、褥、香油、文席、扇子、白紙、毛筆、墨等。
除了馬匹之外,宋朝對高麗的商品輸出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優勢,比如說瓷器。在唐代,大量越窯青瓷工匠被當作禮物押送至朝鮮半島,至此,越窯的制瓷工藝也傳到朝鮮半島,使其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陶器向瓷器的轉換,並開始了生產青瓷的歷史。
高麗青瓷因釉色呈青綠色而得名,高麗青瓷與我國宋代的宋瓷相映成輝。宋人視高麗青瓷的釉色為“翡色”,並將高麗青瓷稱為“高麗翡瓷”。其最大特點是釉色青翠亮麗,工藝精美,造型豐富多彩,“高麗翡瓷”與北宋四大官窯並稱為“五大名瓷”,成為高麗出口換匯的拳頭產品。
宋代剛剛完成了另一項技術輸出工作,宋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