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儒醫」點一點頭,黯然道:“久亂必治,久治必亂。自從華大俠掃蕩妖氛,抵定江湖,屈指二十年矣,當年漏網的妖孽,不甘屈服的梟雄,焉肯終身雌伏?唉!天道迴圈,歷歷不爽,只是來得太快了。”
老夫人微微一怔,道:“怕是杞人憂天吧。”
「江南儒醫」道:“我素來樂天知命,何致於杞人憂天。自從九曲掘寶以還,蒙華大俠恩賜,天台一派得以取回本門秘塞,為夫的喜涉醫藥二道,格外獲得一冊「華佗正經」,方有今日之小成。就因我樂天知命,心儀華大俠的為人,當時才能冷眼旁觀,我總覺得華大俠過於寬厚,禍患未能根除,因之近年以來,無時不為此而耽心……”
原來這位「江南儒醫」本是天台一派的宿老,九曲掘寶,家道中興,由於他生性澹泊,將本門秘傳送呈掌門以後,一直寄住金陵,行醫濟世,終於成了一代名醫,金陵城家喻戶曉的大善人。誰知他感念華天虹之賜,眼中竟在留意武林的動態,這等措施,可謂有心之人了。他講到這裡,「金陵五公子」俱已明瞭大概,那蔡昌義人雖莽模,卻也不笨,「江南儒醫」話聲微頓,他已「哦」的一聲,介面說道:“我明白了,伯父聽任咱們吃喝玩樂。不加管束,那是要咱們留心江湖的動態。”
「江南儒醫」道:“梟雄妖孽,欲想蠢動,留心是沒有用的,必須習以為常,不落痕跡,方有所得。就像這次碰上那姓賈的女子,你們平日若是有了成見,那就救不了華公子了。”話聲一頓,忽又接道:“不過,你們都是好孩子,平日也自有分寸,老朽才能放心。”
四公子臉色同是一紅,袁逸楓接道:“侄兒斗膽妄測,伯父恐伯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