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5部分

鄭勳睿當然不想麾下的軍士出現凍傷甚至是凍死的情況,所以大軍行軍全部都是在白天,行軍速度也很正常,夜間一律禁止行軍,同時行軍的過程之中,要特別注意氣候的變化,遇見大雪的氣候可以行軍,但遇見北風呼嘯的氣候,一般都是停止行軍的。

二十萬規模龐大的大軍出擊,訊息想要保密是不可能的,在鄭勳睿的內心裡面,也想著堂堂正正的滅掉大清國,收回所有屬於大明王朝的領地。

鄭勳睿本也打算和諸多的軍士一道騎馬行軍,不過他的這個要求,被鄭錦宏等人徹底否決,而且鄭勳睿也不得不考慮,跟隨他一道行軍的還有內閣次輔周延儒,內閣大臣楊廷樞、熊文燦以及戶部和兵部的一些文官,他這個皇上都騎馬了,人家還能夠坐在馬車裡面嗎,要求這些文官都騎馬跟隨大軍行動,那也太強人所難了。

抵達西平堡,率領抵達這裡的洪欣濤、王小二和吳三桂等人,已經做好了稟報一切情況的準備,王小二依舊重點率領斥候營作戰,吳三桂對遼東的情況同樣是非常熟悉的。

氣候過於的嚴寒,不過斥候還是偵查到了一些情況。

鄭勳睿仔細看著斥候繪製出來的地圖。

遼東有三條主要的河流。其一是距離西平堡約五十里地的遼河,接著就是穿過瀋陽的渾河,再次就是闖過遼陽城池的太子河,這三條河流在遼東彙集到一起,從娘娘宮這個地方注入大海,這一段被稱之為三岔河。

三條河流匯整合為一條河流之前。居中的是渾河,渾河的東面是太子河,西面是遼河。

從戰略位置方面來說,遼河是最為重要的,好比是瀋陽以及遼陽等地的一道屏障,而且從水量方面來說,遼河也是最大的。

現如今的遼河,絕非幾百年之後的遼河,水質清澈。從未出現過汙染的情況,不過遼河洪水還是時常會爆發,且遼河以西旱災嚴重,此時的人不可能引遼河水去灌溉土地,科技尚未達到那樣的水平,一方面是夏季的洪水爆發,一方面是極度的乾旱,導致遼河以西人口稀少。距離遼河最近的城堡,也就是西平堡了。

遼河以東的情況好很多。畢竟有渾河和太子河,水量充足,也正是因為如此,這裡才會出現那麼多大規模的城池和城堡。大清國正是依靠著遼河以東的好一些的自然條件,迅速的發展,將自身的實力從軍事上面的強大。轉化為民生方面也逐漸有起色。

從斥候偵查到的情報來看,八旗軍在遼河以東嚴陣以待,準備將朝廷大軍阻止在遼河以西,至於說遼河以東部署的八旗軍究竟有多少,斥候短時間之內是無法偵查到的。遼河的水流湍急,冬天一般都不會結冰,八旗軍早就戒備森嚴,斥候想著渡過遼河去偵查,可能性很小,若是從距離很遠的地方渡河偵查,需要不少的時間,這根本來不及。

不過斥候偵查到,遼河以東部署的八旗軍隊伍龐大,隱隱能夠透過高倍望遠鏡,發現數不清的帳篷和旌旗。

斥候偵查到的這個情況,讓鄭勳睿的臉上露出冷笑的神情,不僅僅是鄭勳睿,鄭錦宏等人臉上也出現了頗帶鄙夷色彩的笑容。

這樣的安排部署就是欲蓋彌彰了,兵力的強大不需要展現出來,完全可以在廝殺的時候體現出來,再說了,八旗軍緊靠著遼河駐紮,這明顯不合適,一旦朝廷大軍實施炮擊,且在炮火的掩護之下強行渡河,那麼八旗軍將在瞬間崩潰。

八旗軍早就知曉明軍火炮的犀利,怎麼可能緊靠著遼河駐紮。

遼河的平均寬度大約為五十米左右,最寬的地方也沒有超過一百米,如此的距離,八旗軍沒有佔據絕對的優勢,根本就是守不住的。

遼東之戰和豐鎮之戰,八旗軍已經遭受重創,加之大明朝廷這幾年對遼東和遼南互市的封鎖,大清國已經陷入到內外交困的局面,擴充八旗軍是不大可能的,能夠保住現有的軍隊人數,就非常不錯了,八旗軍有太多的地方需要保護,瀋陽、遼陽、鞍山和海州等地,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根本不可能傾盡全力來守衛遼河。

一個詞形容八旗軍在遼河的作為,虛張聲勢。

鄭勳睿不知道遼河對岸的八旗軍主帥是誰,但他可以斷定,這個主帥沒有什麼特別強的能力,絕不是大清國的那幾個親王。

既然不是大清國的親王親自領兵作戰,那麼河對岸的八旗軍,就不大可能是滿八旗。

不是滿八旗,戰鬥力就不會特別的強悍。

如此的戰機,鄭勳睿怎麼能夠失去。

徐佛家進入到屋內,手裡拿著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