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是《據稱,利弗莫爾帶領一群人狂賣高價證券……》。媒體把他稱為“濫賭之徒、職業大熊、專事逆市掠奪的強盜”。無數人不斷地辱罵他、詛咒他,希望他早點去死,還有人給他寫信威脅要把他幹掉。

十一年之後,人們的詛咒變成了現實:傑西·利弗莫爾死了。不過他死亡的原因不是操縱市場所受到的懲罰,正好相反――是由於他無法操縱市場。

在屢次從賣空中獲取暴利以後,利弗莫爾的信心大大的膨脹了,似乎連他自己也相信了他可以操縱市場。他沒有象1907年那次那樣見好就收,而是在1931年到1933年之間,在股市已經從1929年的最高位下跌了超過60%的時候,仍然拼命賣空,希望繼續從股市下跌中賺更多的錢。這個時候市場看起來是那樣脆弱,而坐擁億萬資產的利弗莫爾看起來又是那樣強大,但是他最後還是敗給了市場,不僅把賺到的錢虧得精光,還欠下了數百萬美元的債務。

終於,在1940年11月,他對自己徹底失去了信心,在一家小旅館的房間裡用一把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最後留下遺言:“我的人生是一場失敗。”

當他的操作順應市場趨勢的時候,市場可以把他從一個窮小子變成億萬富翁。當他違背市場趨勢的時候,即使他手裡的錢增加了上萬倍,市場也可以輕而易舉的把他毀滅。

傑西·利弗莫爾的自殺徹底終結了他可以操縱股市的神話。作為股市崩潰的替罪羊利弗莫爾死了,在他死後,人們還會不斷的尋找新的替罪羊,作為發洩憤怒的物件。這種做法在感情上是可以理解的,但卻無助於我們取得進步。在經歷了1929-1933的大崩潰之後,美國人對自己的金融市場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不論是金融體制還是金融理論,都因此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他們做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這些反思和改革,使得他們在日後的全球經濟競爭中,擁有了一件無堅不摧的武器,並用它不斷的攻城拔寨,兵不血刃地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

※BOOK。※虹※橋書※吧※

第7節:第一章 大崩潰:“貨幣戰爭”的真相(7)

“陰謀論”的真相:金融市場的無形之手

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發展到今天,沒有任何一個利益集團能夠強大到可能操縱它的走勢。實際上,也從來沒有一條真正站得住腳的證據能夠證明這些陰謀集團的存在。這些陰謀和操縱在很小的範圍內確實存在,但只有它們符合市場大勢的時候才可能取得成功,否則只能一敗塗地。索羅斯曾經被指責為亞洲金融風暴的罪魁禍首――他確實從中賺了很多錢,但很快他又在俄羅斯經濟崩潰中虧得灰頭土臉。原因很簡單:他在亞洲的運算子合了當時的經濟大勢,而在俄羅斯則完全相反。

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能夠在一次又一次的經濟崩潰中擊敗新興的挑戰者,洗劫他國人民辛辛苦苦創造的財富,根本原因,在於他們擁有高效的金融市場,能夠提前察覺到危機的來臨,從而最先釋放風險,在最高位賣出被高估的資產,也就最先轉危為安。然後在趁著其他國家還在經濟衰退的泥潭中苦苦掙扎,去“抄底”買入低價資產,等著下一次經濟繁榮的時候賣掉。這樣一輪一輪下來,別國的財富也就被他們買得差不多了。

為了加強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以巴菲特為例來說明:一個人或者一個集團如果能夠高效的利用金融市場來進行運作,將會具有怎樣巨大的威力。

沃倫·巴菲特,2007年世界首富,個人財富達到680億美元。他並沒有辛辛苦苦地去興辦實業,去製造什麼質優價廉的產品來賣給別人,只是從1956年投入100美元不斷的買賣股票,然後就把別人千辛萬苦創業起家、又經歷數十年競爭而屹立不倒的企業收入囊中――這其中包括可口可樂公司、華盛頓郵報公司、迪斯尼等世界著名的企業。

關於巴菲特傳奇的投資生涯,我們可以輕鬆地從書店或者網路上找到。簡單來說,他於1930年生於一個富有的美國家庭,父親是股票經紀商。受父親的影響,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把投資作為自己一生的事業。他從小就是一個聰明而且努力學習的孩子,高中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沃頓商學院(這也是我國現在著名的經濟學家郎鹹平教授畢業的學校),然後到芝加哥大學向“價值投資之父”格雷厄姆學習證券投資,並且取得了經濟學碩士學位。

1956年5月1日,巴菲特從親戚朋友那裡募集了10萬美元成立一家投資公司,他自己只投入了100美元,但這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