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部分

偎翠,傳為一世風流。

真實的歷史卻遠比後世傳說的種種要殘酷得多。

柳永一世風流不假,大宋男人的偶像,女人的夢想也不是吹出來的。

但其中除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依消得人憔悴’的唯美悽婉,更多的是一種無奈,一種晚景愈涼的悲嘆。

柳永十九歲赴考,因留戀蘇州美景,輟途於蘇;二十四歲再次進京,本以為“定然魁甲登高第”,卻不想連初考都沒過;後來,好不容易中了舉,還因一首浪詞讓趙禎給遺落了。

一生屢試不中,幾次異名而考,皆是枉然,最後只得寄情山水,以添詞為生,與青樓香樓為伴。

直到年過半百,才因趙禎臨朝大開恩科,放寬對屢試不中舉子的錄取標準,方得以中第。

別以為柳永中了進士就一飛沖天了,從景佑元年賜同進士及第,授睦州團練推官之職開始到現在,柳永在外面飄了整整十四年,愣是沒得著回京任職的機會。

柳大神風流是風流,六十多歲了依然是美妓相伴,豔娘侍奉,但辦起事來還是一點不含糊的,在地方上頗有建樹,政紀斐然。但沒辦法,他就是不招趙禎的待見,死活不讓他進京。

去歲,一聽範公辭了官,帶著尹洙、杜衍開起了書院,柳大神一琢磨咱也別熬了,辭了吧。。。。。都六十多歲了,趕緊找個好地方發揮餘熱算了!

於是,柳大神給範大神來了封信,要來書院養老。范仲淹自然樂意,別的不說,柳永在詩賦上的造詣,現在他若認第二,就沒人敢認第一,就連歐陽修那個文壇盟主,也不行!

柳永的到來,比孫復來的還要轟動,甚至可以說是盛況空前。。。。

柳七公進京了,對於京中的青樓粉黛那絕對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不願君王召,

願得柳七叫;

不願千黃金,

願得柳七心;

不願神仙見,

願識柳七面。

大宋軟飯王的名號可不是吹出來的,當年,桃園夫人那一榜花評,京中名妓皆唱柳詞的盛況,即使是今天,依然被百姓樂道。

來年開春就是朝廷科舉盛事,與之相伴的又是一期的花評榜,有點名氣的姑娘都夢想著能得柳七公一首香詞,必能在榜上增色不少。

從四月中,柳永到回山開始,回山碼頭,一下子就香豔起來。每天都有花船畫舫留連於此,各路嬌娘鶯鶯燕燕一股腦地盯上了回山,不是來求詞,就是來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