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9部分

第二件事就是阿陀了,不過現在官稱是魏國太子,大名魏王也賜了,還是曹非的功勞。

姜姬把曹非放了。她不用去看就知道曹非會怎麼選。他怎麼會放棄現在結合了他的野心、誓言、信念的阿陀呢?

現在,阿陀不想當魏國太子,魏王不想認這個太子,可他,曹非卻非要讓阿陀當太子不可!

特別是在阿陀又一次逃出他的掌心之後,這個選擇就變成了唯一的選擇了。

阿陀在魏王宮中,在曹非手心裡,曹非可以隨意把他教成愚忠於魏王和魏國的一個廢人。

可他現在不在魏王宮中了。

他在魯國。

是曹非親手把阿陀送到了魯國!

魯王會怎麼利用阿陀?史書上會如何記載曹非?會說他是義士?還是禍根?

曹非或許可以接受自己一事無成,窮困潦倒,一文不名的活到死。

卻不能接受他令魏國曹氏蒙羞。

其實還真是這樣。魏國曹氏前五百年都沒出過一個名聲足以大到蓋過曹非此舉的先祖,後五百年不知道有沒有,但此事傳出,魏國曹氏後代子孫都要揹著這個惡名是不爭的事實。

除了他這一支,魏國曹氏何止萬萬人?他家會變成曹氏罪人,父祖活著受人尊敬,死後被子孫唾罵千年。

曹非現在要把這局棋再盤活,只能繼續跟著阿陀,並親自把他推上頂峰。

現在誰說阿陀不愛魏國,不敬魏王,他會先衝出去把人給打死!

誰敢這麼說?阿陀公忠在心!對魏王充滿孺慕之情!

阿陀跑到魯國不是心中無魏,他是要替魏王解憂!是要讓位於弟!

至於哪個弟弟,目前公認的是魏國二公子,不過三公子也不錯,四公子剛落地,看起來也很受魏王喜愛。

等這幾個弟弟爭出個結果來之後,還要再對阿陀表達感動、敬佩、謝遜之意——並讓眾人滿意,才能把太子這頂帽子戴在頭上。

於是,曹非帶傷趕路,回到魏國,又是公然入殿,先在殿中當著眾公卿的面把阿陀的高義亮節之舉給大誇特誇一頓後,向魏王要求,既然太子這麼孝順(重音)!這麼友愛(重音)!大王就成全了他的一片孝心吧!

魏王在殿上哭起來,沒辦法,他自己屁股不乾淨,也看出曹非的破斧沉舟之心,如果他敢反駁曹非的話,先王后和太后那些事就要被翻出來了。

他哭了幾天,被曹非三奏、四奏、五奏,奏來奏去的,忍痛答應了。

曹非趁機求魏王賜名——就算躲到親戚家中了,那也是大王的親生兒子,都要父子分離了,您賜個名字給這個孝子當紀念吧。

魏王這回倒真是好生猶豫了七八天。

這個名字就不是小名了,而是冠禮上才會用到的大名。

魏王這一賜,就把阿陀的身份砸實了。直到現在,魏王宮中還有人傳說阿陀不是那個太子,而是曹非這個想當官想瘋了的人不知從哪裡找來的孩子騙魏王呢。

魏王一直沒有制止這個“謠言”。

但他名字一賜,這個謠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魏王千般猶豫,萬般躊躇,名字還是賜下來了。一個很平凡,很簡單的名字,簡直不像一國太子之名。

阿陀,單名“孝”。

這大概是魏王對他所有的要求,也是一個束縛了。

然後魏王就任曹非為太子師,卻不給他招攬人手的機會,發了一封國書就讓他去魯國了。

以後,曹非就要在魯國,教導太子了。

魏王賜名“孝”,如果以後太子有不孝之舉,曹非這個先生首當其衝。

太子師是虛銜,沒有上殿的必要,但屬官都是跟他一起教導太子之人,總的來說,是個很合適聚攬人心的職位。

不過曹非這個太子師就尷尬了,光桿一個,乘著一駕車,連護衛都沒有,大王除了賜下王書之外,盤纏都給得極少,還叫他馬上出發。

他這麼尷尬,魏人自然都看得出來這個太子和這個太子師的份量有多少。

所以竟然沒有人來送行,也沒人來自薦,曹非就這麼悽慘的離開了魏國。不過到了魯國邊境,他就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何人命你在此等我?”曹非沉吟片刻,問。

來人,姜勇笑道:“太子師以為是誰?自然是公主。”

說罷,姜勇公然要曹非交出魏國國書,要立刻快馬加鞭送到樂城去。曹非受傷又沒好好休息,為了他好,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