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部分

關大同小異,五家元帥與陳伯年不下高低。趙光義馬不停蹄,奔波了兩個多月,最後長長地抒了一口氣:“繼業,咱們總算放心了,六家元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託王爺的洪福,有此六帥,邊防無虞。”

八月中秋節,趙光義再發請柬,將六位元帥請到寧武關。帥虎堂排下酒宴,招待眾人。席間,他舉杯說道:“時至今日,本王也就不再相瞞了。由於遼國形勢不穩,當今皇上對內、外三關極為惦念。皇帝認為,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他派本王以勞軍為出,實際上是考察你們六位元帥。對那些不稱職者,立即罷免……”

“啊!”六位元帥面面相覷,緊張起來。

“哈哈,元帥們放心吧。本王能夠實話實說,這就證明你們全部稱職。來,向六位元帥祝賀,共飲一杯!”

“多謝王爺!”六位元帥這才放心。

恰在此時,旗牌官跑來,向本城元帥黃如忠稟報:“督巡元帥王仲漢駕到。”

“請!”黃如忠急忙起身。走了幾步,他又停下了。“王爺千歲,請您示下。”

趙光義心中納悶:“噢?怎麼還有個督巡元帥呀?”

黃如忠答道:“王爺有所不知。我們這內、外三關,相距遠近不等。每道關口又都是要塞,時刻離不開主將。為此,皇帶增派督巡元帥一名,他的職責是聯絡各關,將各關狀況上奏。同時向朝廷領取糧餉,再分別為各關輸送,起著督察,巡視的作用。這項差事責任重大,權威性也很強。他雖然布帶兵馬,沒有固定的地盤,皇上也賜他元帥頭銜,地位在我六人之上。”

“原來如此。”趙光義笑道:“我在京都時,起初只是個閒散的皇族。後來雖被封王,也僅僅是個榮譽稱號。再加上我天性懶散,不求上進,所以對國家政務、軍事建制,一概不知。這次巡邊,又是在佘塘關接到的聖旨,並來和皇上詳談,所以對‘督巡元帥’之事,竟然不曉得,看來,本王真是孤陋寡聞了!”

“王爺過謙。”

六位元帥心說:趙光義真是位賢王。他心地坦誠,不掩己過。對將領們又是這樣尊重和愛護。可惜他只是個王爺,若是皇帝,國家就有希望了。

趙光義確有手段。三言五語就攏絡了一班高階將領。

楊繼業緊挨著趙光義,他見六位元帥都站著,便提醒說:“王爺,督巡元帥來了,大家請您示下呢。”

“嗯。”趙光義並不著急。“六關七帥,這是根獨特的。本王還是實話實說,對於你們六位,經過實際考察,全部稱職留用。可是那位督巡元帥究竟如何?本王一概不知呀。據黃元帥所說,他的地位還在六帥之上,既然是首帥.本王就更得慎重了。”說到這裡,回頭問道:“繼業,咱們來了兩個多月,你見過那位督巡元帥嗎?”

“臣沒見過,今天也是初次聽說。”

紫荊關元帥陳伯年與督巡元帥王仲漢交情最厚。他想:王爺來了兩個多月,督巡元帥不來朝見,看來王爺挑理了,我得解釋幾句。於是稟道: “王爺,據臣所知,督巡元帥進京領取糧餉去了。同時還到河南、安徽等地採買些布匹和棉花,為兵士們縫製禦寒衣。他出了四個多月,所以來來參拜賢王。”

趙光義微微一笑:“陳元帥,你一定是督巡元帥最好的朋友,所以才急著替他說話。其實,本王並沒有怪罪他的意思,只想瞭解他的情況。你既然是他的好友,就做些介紹吧。”

陳伯年心想:好厲害的襄理王,他把人心都看透了。於是答道:“王爺,這位督巡元帥名叫王仲漢,令年剛剛二十八歲,人送外號銀刀王無敵。論兵法、論武藝、論才幹、論品德都屬於上乘。只是,只是有一個致命的毛病,他恃才而傲,目空四海。我們六個人都苦苦勸過他,他卻很難改正。”

“嗯。”趙光義點了點頭。“其他各位元帥還有什麼看法?”

“陳元帥所說極是。”眾人連連附和。

“來呀,請督巡元帥王仲漢進見。”

王仲漢與那六位元帥都是好朋友,平常見面十分隨便。今天來到寧武關,聽說襄理王在這,才讓人稟報,他以為很快就會傳見,誰知等了這麼半天才讓他進去,他心裡有點不太痛快,可是又不能發作。只得陰著臉、皺著眉上前施禮:“臣王仲漢參拜王爺千歲。”

王爺細看,見這人未滿三十歲,劍眉朗目,面白如玉,很有一股英武氣慨。不由點了點頭:“王元帥,聽話你進京領取糧餉,又去各地採買軍裝,一路還算順利吧?”

“回稟王爺,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