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朗奉命,請進二人。你當他們是誰?原來是中條山下陽城縣搶吃搶喝的董麟董鐵錘、宋豹宋鐵棒。
書中交代:董、宋二將在陽城縣結識楊文廣之後,便跟隨文廣一道進京,並參加了校軍場比武。從那以後,二人再沒露頭。看官或許問過:編書人怎麼把二將丟了?其實不然。由於董麟的父親董龍山、宋豹的父親宋天成憐是安徽阜陽城的首領,後來為國捐軀,死在南唐軍前,從此阜陽失陷,落入賊手。文廣在發兵之前,曾向董麟、宋豹詢問:“你家二位老人在阜陽居官多年,與手下的將士們關係如何了”“好極了,親似手足。”
“既然這樣,你二人立刻去阜陽。據我估計,原先的一些宋將,真心投靠南唐的不多,而多數人為了保命,被迫投降。你二人到達之後,憑著父輩的老關係,在舊部中策反。你們可以直言:所有的降將,不論職位高低,只要重新歸宋,便既往不咎。若敢反叛到底者,二罪歸一,嚴懲不赦。這事要小心、機密。”
“明白。”董麟、宋豹頭一回辦大事,心情緊張。“楊元帥,在阜陽關的時候,我倆還年輕,父親的舊部,都拿我們當孩子。如今去策反,天大的事,空口無憑,怕他們不信。您能不能寫個字據,有了大帥手令,這事就好辦多了。”
“對,你們想得周到。”文廣寫了份手令,加蓋帥印。董、宋二人千包萬裹,藏在貼身處。告辭了文廠,南下阜陽。由於是機密行動,編書人也不好過早地暴露。直至此時,才讓二將露面。
“元帥,”董、宋滿臉喜色,大禮參拜。看了看左右,欲言又止。“講吧,這裡都是我軍首領。”
“給元帥賀喜。正像您估計的那樣,大事告成了。阜陽關失守之前,由於不是要塞,級別也不高,城中只有一名都司、兩名守備。我們的父親都司宋天成、守備董龍山戰死軍前,另一名守備馮浩被迫投降了南唐。他雖然被南唐提升為遊擊,據他說:身在南唐心在宋,見了元帥手令,立即答應倒戈阜陽關。他已經聯絡好了所有的舊部,只要楊元帥軍前交鋒,他就在城中更旗易幟,裡外夾攻,智取阜陽。”
“好。事成之後,你二人就立首功。”旁邊的諸將口服心服:元帥雖然年輕,走一步,看三步。在出京之前,就定下了智取阜陽的計劃。深謀遠慮,果有帥才!
一切按預料進行。阜陽關總兵程玉,外號飛刀手。他不知輕重,開城迎敵。只用了二十多個回合,便被大太保狄龍棍掃馬下。敗軍本想回城,誰料城頭已換上大宋旗號。原守備馮浩率領一批戰將從城中殺出,配合徵南軍內外夾攻,只用了三個時辰,輕取阜陽關。
馮浩等人拜見元帥,並在大堂請罪。根據事先的協議,凡倒戈阜陽者,一律赦免,馮浩等人感激不盡。諸事處理完畢、擺宴慶功。
席間,楊元帥吩咐:“寇軍師、龐監軍,你二人都是當代大才子,軍中織位又很高。依本帥之見,應該各自獨檔一面。我軍取下阜陽,給朝廷的奏摺,就由寇軍師來寫吧。成監軍主要負責功過簿,對戰將的功過要詳盡考察。”
“謹遵帥令。”寇成、龐悅點頭應承。
楊元帥並沒有半點私心。若論親疏,老楊家跟老寇家親密無間,而跟老龐家從無來往。何況老好臣龐文依仗著女兒龐娘娘的勢力,屢屢跟楊家作對。文廣若有私心,正好拿龐悅報仇。想他一個文人,雖掌天子劍,要存心收拾他極其容易。文廣沒有這樣做,第一,大敵當前,內部不能分裂。第二,龐悅很年輕,又很有才,經過這些天相處,覺得他為人還不錯。所以,只給他樹威,並無半點歧視。龐悅也覺察到了,他對元帥十分敬重。如今,元帥的決定,他心領神會:由於自己與寇成總鬥嘴,再合作下去,矛盾加深。元帥給我倆分開,也用心良苦。自己掌管功過簿,權力不小。將來班師回朝後,要按功過簿進行賞罰。我的每一筆都能決定將領們的命運,這是元帥對我的器重,我得盡力盡心。想到高興處,席前痛飲幾杯,稍有醉意,回到監軍營。
“龐爺,”文案韓宗祥急忙攙扶。“今天有什麼喜事,把您老人家醉成這樣?”
“老韓,”龐悅把韓宗祥視為心腹了。“你把功過簿取來,我現在就填寫。”
“這……龍爺,根據以往的規矩,填寫功過簿時,得有寇軍師在場……”
“從今以後,咱一家說了算。”龐悅醉氣熏天,講了元帥的“分工”命令。“恭喜龐爺,您獨掌大權了。”
“嘿嘿,今天喝多了,手有點顫。老韓,我說你寫,我知道你的字還不錯。”“我寫?”韓宗祥至寵若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