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一章 破虜刀

魯智深,阮小二震驚不已的時候,林沖手裡握著一柄鋥明瓦亮,有如秋水白虹的長刀,也是讚歎不已。

宋朝科技水平和工藝就是先進啊。

我們祖先的智慧和聰慧果然是不容小覷啊。

比起自己設計的畜力落錘,葉蒙等人這麼短的時間內不但成功的煉出鋼鐵來,而且還試驗研發出合格的高碳鋼,這才是大大的了不起。

畜力落錘是重力落錘的一種,林沖設計出來也是用代替鐵匠打鐵。

而且這種重力落錘比人掄錘的力量要大得多,很多鐵匠手動掄錘要打幾百上千下才能打好的東西,用重力落錘打幾下,十幾下就能打好。

如此,不但鐵匠能更輕鬆,打鐵鍛造的效率也能提高好多倍。

本來林沖是想設計水力落錘的,但這需要攔河築壩,於是就設計這個畜力落錘。

雖說為葉蒙他們的工作提高了幾倍十幾倍的效率,但其實卻只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機械,林沖也是沾了穿越者的光,這點小玩意對他一個機械專業的學霸工程師根本不算什麼。

葉蒙他們卻與林沖完全不一樣,林沖用的是後世現成的知識。

而葉蒙他們卻是林沖指了一個方向,講了一些概念和要注意的事情,然後剩下的全是他們自己一點一點探索,一點一點透過不斷的試驗,自己專研出來的。

林沖自問,換做是自己,也不一定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這麼多的突破。

不過效果到底怎麼樣,還是要試試才知道。

“拿幾柄繳獲的宋軍手刀來!”

很快幾把宋軍的手刀就被拿了來,林沖左手接過。

只見這是一柄宋軍最常見的寬刃手刀,一面有刃,前銳後闊,刀尖兒近齊平,厚背刃薄,刀身長約六十五厘米,刀身最寬處足有五厘米,刀柄較短,只可單手執握。

而林沖右手的長刀刀身卻長約一米,呈輕微的弧線形,細窄,銳利,重量也就兩斤多一點,比宋手刀輕了一斤還多,輕捷靈便多了。

林沖把手刀遞給杜壆道:“來!我們互砍。”

杜壆接過刀,兩人頗有默契的點頭示意,隨即兩把刀就用力砍斫在一起。

就聽叮的一聲脆響,杜壆手中的宋手刀就被林沖手中的長刀乾淨利落的砍成兩段,而林沖手中的長刀卻絲毫無損,連個缺口都沒有。

“好!這刀好鋒利啊!”

“哈哈,果然好刀!”

眾人見此效果,不由都大聲誇讚起來。

戰場上的勝敗,不僅僅取決於將領的指揮和士兵的勇武,兵器和鎧甲同樣至關重要,這個道理大家當然都懂。

之前兩刀互砍之前,眾人還擔心這長刀這麼細,這麼薄;宋軍手刀這麼寬,這麼厚,長刀吃大虧了,哪知卻是這種結果,自然一下欣喜萬分。

“再來!”

這次林沖換了一把手刀,杜壆也從桌案上拿了一柄長刀,兩刀再次用力砍斫在一起,結果依然是手刀乾淨利落的被砍為兩段。

“宋軍的軍器,比起唐刀來要差遠了!”

林沖笑著搖了搖頭,說起來這還是科技進步背的鍋。

原來唐朝時期鐵器加工,鍛造主要使用木炭,用的也是百鍊鋼技術,和覆土燒刃技術,因為木炭雜質較少,不會對鋼鐵產生不良影響,所以唐朝時的兵器質量都很好。

而到了宋朝,卻開始大規模的採用煤炭冶煉鋼鐵,因為煤的熱量更高,使得生產效率大幅提高;而且宋朝的鍊鋼法用的灌鋼工藝,效率更是比百鍊鋼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

但是在冶煉和鍛造過程中,煤炭中的硫會進入鐵器當中,使得鋼鐵變的較脆,嚴重影響宋朝鋼鐵的質量。

這是為什麼青唐瘊子甲是這個時代最好的甲,而科技比西夏進步不知道多少的宋朝卻制不出來,就是因為宋朝的鐵太脆了,冷鍛的時候,沒敲幾下就會開裂,而西夏用木炭則不會。

這些道理宋人不知道卻瞞不過林沖,所以林沖到了梁山之後,就讓葉蒙他們先將煤炭煉焦,用焦炭代替煤炭冶煉,鍛造鋼鐵。

同時又改良鼓風機,使得吹氧更加快速效率,又教了葉蒙等人一些鋼鐵的原理(鐵是軟的,碳素是硬的,高碳鋼硬卻易折,低碳鋼軟韌性極佳),竟然讓他研發出高碳鋼來。

隨後因為畜力落錘的運用,使得鍛造的效率提高了許多倍,林沖又指導葉蒙用夾鋼的方法,中間的芯用硬度高的高碳鋼,兩旁的鋼則用低碳的三十鍊鋼,軟包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