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一旦到那個時候,朝廷也一定會調西軍前來勤王,哪怕放棄西北也在所不惜!到時候勢必天下大亂,百姓生靈塗炭……”
林沖點頭讚賞,卻是突然問道:“陳兄弟,看你說話莫不是讀過兩年書?你不是個箍桶匠麼?”
陳箍桶不禁苦笑道:“在下確實是個箍桶的,不過小時候也確實讀過幾年縣學,略識得幾個字。”
林沖點點頭,宋朝縱然有千般不好萬般不是,在文風鼎盛,注重教育上這一點上做得還是非常不錯的。
所謂縣學,也就是宋朝官辦學校的最低一級,由官府撥款和劃給學田給予經濟支援,乃是宋朝興推行教化和培養人才的重要機構。
一般來說,只要經濟條件還過得去的人家,都會把孩子送去唸兩天書。
同時這也是宋朝得人心,並且文人士大夫得以掌握話語權,牢牢壓制武人一個重要原因。
林沖笑著道:“陳兄弟說的不錯,不過卻只說對了一半!”
陳箍桶倒沒覺得林沖的稱呼有什麼不對,只是淡笑道:“在下愚昧,還請林軍主教我。”
“還一點其實我之前也說了,那就是人心!宋祚未衰,此時人心還在宋朝這邊,宋朝縱然做的再不好,對讀書人還是好的,而讀書人就代表話語權,就代表輿論導向。”
陳箍桶微微皺起眉,大致在想話語權、輿論導向這兩個新詞彙,隨即他眉頭微微一挑,示意受教,道:“所以林軍主才說就算梁山軍把天下軍州府都挨個打一遍,但人心未附,到時候只會讓天下變成一盤散沙,天下大亂?”
林沖點點頭,道:“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梁山軍一開始才打出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旗號,之後又發出《討趙檄文》,將來還要打出收復燕雲,重現漢唐榮光這些旗號。
陳兄弟可以到濟州、鄆州去看看,我梁山軍在兩地大興水利,廣施仁政,惠民無數,所有這些無非就是要與趙宋爭奪人心。
我梁山軍尚且如此,若是方臘舉旗造反,敢問無論在武力上還是爭奪人心上,他能比我梁山軍做的更好麼?”
陳箍桶再次肅容,連忙道:“比不得,比不得!”
林沖這時也就有話直說了:“依林某看來,明教的教義實在很有問題!明教乃是外來宗教,與華夏傳統文化格格不入,更無法與早已深入人心、沁入骨髓儒家文化所抗衡,在大多數人看來,明教完全就是異端邪說!
是以在我看來,明教舉旗造反,縱然一開始能得到痛恨朱勔和花石綱的東南百姓的支援,但到最後卻一定難成大事,因為他無法得到天下讀書人的支援,也無法得到更多其他地區百姓的支援!
想必陳軍師也清楚,在大多數百姓眼中,明教徒那就是行事怪異的魔教妖人!到時候朝廷只要以此為藉口,明教勢必會受到天下所有的人反對。
更別說現在趙佶在梁山軍的威脅下還答應罷了花石綱,想必這個訊息傳到東南,東南百姓心中的怨氣立刻就得消去大半,到時候還有多少人跟著方臘造反?”
林沖一下想到後世某朝的太平天國起義,其實太平軍已打得朝廷軍隊毫無還手之力,最後消滅太平軍的其實是曾國藩,左宗棠等儒家地主階級自己組織的鄉軍(是湘軍也是鄉軍)。
何也?就是因為曾國藩、左宗棠等儒家地主階級,漢人精英認為清朝佔領天下,但至少華夏的傳統文化(主要是指儒家),華夏的根還在。
可是太平軍所到之處,所有寺廟被拆,孔廟、岳飛廟、關帝廟也拆,佛像砸,孔子像、關公像也砸;天京城(南京城)內,朝天官、夫子廟、白鷺洲、雞鳴寺、莫愁湖、靈谷寺、大報恩寺塔等名勝,無不被野蠻毀滅,更有大量儒家典籍被焚燬。
這就是斷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啊!
而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卻都是傳統儒家知識分子,自然不願看到華夏數千年的禮儀人倫,傳統文化被太平天國毀於一旦,是以不惜一切也要與太平天國而戰。
曾國藩等人其實不是為朝廷而戰,而是為華夏文化的根,為孔孟,為儒道釋,為關公信仰等等一切傳統文化而戰!
同樣的道理,以明教為信仰的方臘集團若是真的崛起,勢必遭到全體儒家勢力,甚至全體百姓的支援。
甚至連一開始參加方臘起義的百姓也會漸漸背棄他,畢竟信明教不能吃肉,誰願意啊。
林沖說這些話時,依然時刻留意著陳箍桶的表情變化,見他並沒有“信仰”受到侮辱很憤怒很激動的神情,依然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