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2部分

著一層無色透明的壁障,極薄,卻又極堅硬,打不破也穿不透。

林軒向堂娜背後望,那個世界忽然變得陌生起來。

誠然,他跟堂娜一路走來,都是在那個世界的平地上,具體的位置差不多是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頂垂直下落萬米之處。他熟悉那個世界,因為人類一出生都在那個世界裡。可是,這次他發現那世界正變得陌生。

也許眼中看到的一切沒變,但在他的意識中,那似乎是一個並不真實的模糊世界,與記憶中、印象中的世界有著本質的不同。

這種感覺很奇妙,也很令他惶恐:“那是我生活過的世界嗎?為什麼如此陌生,沒有任何親切感?”

哲學典籍中明確表示,自在世界即天然的自然界,是人類實踐活動的客觀自然基礎。它包括人類產生之前的自然界,即先在世界和人類產生後人的活動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即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人類世界又稱屬人世界,是指人改造過的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統一體。

人按照自己的思想意識改造世界,而在某些人跡罕至的地方,世界仍然保持著本來的面目,其中的區別,就像房地產市場上的二手房與毛坯房一樣。

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是對立統一關係,實踐是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分化與統一的基礎。這個論點又包括三個層次上的關係:第一、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是相互作用的。在人的實踐活動中,自在世界不斷轉化為人類世界。自然的“人化”過程同時就是人類社會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第二,在人的實踐活動中,人類世界又不斷地改變自在世界,使天然自然成為人化自然,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在實踐的基礎上分化與統一。第三、人類世界中自然與社會相互制約、相互滲透,成為社會的自然和自然的社會。人類世界中的自然是被打上了社會烙印的自然,是社會的自然。而社會是人自身透過實踐與自然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轉換的過程,是自然的社會。

人類在理解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的關係問題上普遍存在兩種錯誤傾向,一是人在強大的自在世介面前無所作為;二是過度的人化自然,改變了各種自然過程,造成生態失衡。這兩種錯誤都會給人類社會的發展造成嚴重後果。

林軒複述這些晦澀而深奧的理論,是為了強迫自己恢復理智,保持清醒,不要因為與堂娜分離就憤怒怨恨上天和大自然。

此刻在他看來,堂娜所處的空間就像是沒被人類社會行為破壞糟踐過的原始世界,與二十一世紀的地球有著截然不同的狀態。這樣就太奇怪了,因為人類在地球上出現了數千年,七成以上的土地都留下了人類改造的痕跡。一個人的血液中必定流淌著故鄉的特殊因子,無論過多久、走多遠,身上都留著深刻的烙印,永生無法更改。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故鄉感到陌生、產生懷疑,就只能證明那裡不是故鄉。

“不是故鄉?又是哪裡?”林軒苦笑起來。

他久久地凝視堂娜的背後,視線所及,每一寸土地都變得異樣陌生起來。最後,他甚至覺得,堂娜也不是自己從前在鬼湖邊認識的美麗俄羅斯女郎,而完完全全是另一種人。

“堂娜,你——”他開口,但唇語只表達到一半就停住,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說什麼、能說什麼。

“走吧。”堂娜用唇語說。

“等我回來。”林軒用唇語回答。

他心裡隨即苦笑著自語:“我還能回去嗎?如果那裡不是我的故鄉,我又何必回去?”

當他低頭沉思時,堂娜看不見他的嘴唇,兩人也就無法用“唇語”交流了。

關於唇語,美國休斯頓貝勒醫學院和紐約城市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視覺資訊可以幫助人們更多地識別聽到的語言單詞,特別是在某些噪音水平下,這樣的提升最高能到六倍。人腦可以藉助於視覺,從說話人的面部以及嘴唇的移動獲得一定的視覺資訊,可以幫助聽者更好地識別說話的內容,在不同的噪音水平下,面部以及嘴唇的移動資訊能幫助聽者提高 10%到60%左右的識別率。

兩人無法用目光交流,唇語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林軒無法理解隔開兩人的這層透明玻璃是什麼,應該不是地球人類生產出來的東西。在地球產品中,纖薄與堅固是無法兼而得之的。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講,玻璃既不是晶態,也不是非晶態,也不是多晶態,也不是混合態。理論名稱叫玻璃態。玻璃態在常溫下的特點是:短程有序,即在數個或數十個原子範圍內,原子有序排列,呈現晶體特徵;長程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