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9部分

17篇和《浙遊日記》、《江右遊日記》、《楚遊日記》、《粵西遊日記》、《黔遊日記》、《滇遊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共有60餘萬字遊記資料。目前,該書的版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至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提到徐霞客,林軒心悅誠服,因為那實在是天下探險人士最崇拜的偶像,無人能夠超越。不過,原先生並沒有立即說下去,而是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原先生,難道徐弘祖對於西藏十大未解之謎、地球軸心也有自己的理解,但書中並未出現過?”林軒問。

他也讀過《徐霞客遊記》,但卻沒發現跟藏地有關的內容。

中國古代文人的著作極多,部部都是精品,可惜隨著時間的推移,精品、經典的文字都已經湮沒了。

第三百二十四章 預言奇書

“其實你也知道,古代能夠流傳下來的文字書籍都是經過官方允許的,一旦某些文字被統治階層所不容,則它的任何版本都會被清剿一空,留不下半點痕跡。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帝王的一句話,就能讓犯法者九族盡誅,人都死光了,哪裡還有書留下來?”原先生說。

林軒聽明白了,原先生在石窟中所接觸的那些人都是避禍、隱居、遁逃、厭世之輩,他們之前一定做過某些不容於皇族的事,看穿世情,厭倦紛爭,所以才隱居到九幽之下,永遠地與外面的世界隔絕。

同樣的例子,可見於東晉陶淵明所著的《桃花源記》一文。

陶淵明是東晉末期南朝宋政治家、初期詩人、辭賦家、田園詩人、隱逸詩人,歸隱後寫了大量田園詩,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創始人,自號五柳先生,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為實現“大濟蒼生”的理想抱負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最後只能落得“歸隱”結局。

《桃花源記》一文講述的是一個捕魚者誤入世外桃源的故事,在桃花源中,他見到了先秦時期躲避戰亂的一群隱居者,自成一派,自在逍遙,過著散漫閒適的生活。沒有統治者和貪官汙吏的壓榨,更沒有蠅營狗苟、勾心鬥角的政治鬥爭,頤養天年,無比快樂。

由此可知,居住在石窟中的人亦是超凡脫俗,樂在其中,過著神仙一樣的生活。

“我懂了,徐弘祖帶給世人的不僅僅有《徐霞客遊記》,更有另外一些山水揭秘、湖泊尋幽的有價值文章。只不過,那些文章並沒有被公開發表出來,已經成了僅有少數人閱覽過的密卷。”林軒說。

原先生點頭:“沒錯,你說對了。”

林軒苦笑:“那豈不正是某種意義上的‘伏藏’?在藏地,先是隱匿後被人發掘出來的文字秘籍被稱為‘伏藏’,而在藏地以外,其實也存在著很多這樣的秘籍,有些是前輩智者的先進思想,有些是驚世駭俗的武功秘籍……那些也應該被叫做‘伏藏’吧?”

當然,他也知道,天下秘籍眾多,其中一部分是毫無價值的,就像是世界上所有的古董一樣,有的價值連城,有的卻僅僅因年代久遠而被稱為“古董”,實則一錢不值。

真正有價值的藏地古卷才能被稱為“伏藏”,而且凡是“伏藏”,必定帶有某種輪迴轉世的神秘色彩,能夠給後世修行者帶來智慧啟迪,一旦被髮掘出來,就會如溫暖陽光一樣照亮藏地的大小山川。

那麼,歷史上的任何事件人物,都逃脫不了“禍福相依”的哲學真理。

能夠啟發百姓心智的東西,必定會成為統治者的心腹大患。文人墨客因“文字”而招致殺身之禍的不在少數,歷朝歷代,都有因此而被滿門抄斬、誅滅九族的。

封建社會中,尤其以滿清前期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的文字獄最為酷烈,最著名的罹禍之詩就是“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這兩句,堪稱是“文字獄”的代表事件。

該事件中,最接近於真相的說法是這樣的——該詩句出自徐述夔的《一柱樓編年詩》,徐幼負才名,自認為是狀元的料,後來卻科舉不利,滿腹牢騷,經常寫詩以發洩自己的不得志之忿恨。比如,他所建一柱樓掛紫牡丹圖,題詩“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夏天曬書,風吹書頁,題詩“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見酒杯底兒上有萬曆年號,題詩“覆杯又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擱半邊”;晚上聽到老鼠齧咬衣服,題詩“毀我衣冠皆鼠輩,搗爾巢穴在明朝”……

這些詩句中的“清、明”被別有用心者上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