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5部分

用諾蘭的話來說就是本次他個人拍攝的照片,不用劇組買單,他自己搞定,當然了,他們到不是用膠片而是數碼的照相機。

麗江古城在南宋時期就初具規模,已有八、九百年的歷史。自明朝時,麗江古城稱“大研廂”,因其居麗江壩中心,四面青山環繞,一片碧野之間綠水縈迴,形似一塊碧玉大硯,故而得名。

歷史軌跡:

麗江戰國時屬秦國蜀郡。漢屬越郡。三國屬雲南郡。南朝為遂段縣,大約在此時納西族先民遷於此。

古色古香的麗江古城唐時曾為姚州都督府地,後為吐蕃,南詔地,稱桑川,屬劍川節度。

宋為大理善巨郡地,開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後在此駐兵操練,“阿營”遺址仍在,當時居民已有千餘戶,至元十三年改為麗江路,麗江之名始於此,以依傍於麗江(金沙江古名)灣而得名。

明末已具規模,日漸繁榮,本地土司木氏所營造的宮室非常華美,徐霞客在遊記中謂其“宮室之麗,擬於王者”,而麗江府“富冠諸土郡”。《明史雲南土司傳》則言“雲南諸土官知詩書,好禮守義,以麗江木氏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於明代。以其位於麗江壩子中心,四周青山環繞,形似一巨硯,故名大研(硯)廂。

清為麗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設流,結束木氏土司元代以來的世襲統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麗江縣。

1961年成立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屬麗江地區。

1997年12月,麗江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成功,填補了中國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無歷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2003年4月,麗江撤地設市,將原麗江地區改設為麗江,並將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分為舊城區及玉龍納西族。

麗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歸流政策以後,便成為一個納西文化和漢族文化的綜合體,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納西東巴教發源地)的納西人和金沙江東瀘沽湖地區的摩梭人,麗江壩區的納西社群更多的受到了中原漢族文化的影響和同化,這種同化過程在1996年的大地震和此後旅遊業的發展中逐步加速。

而現在艾斯他們等人到達這裡,按照現在的月份還算是可以,麗江秋天天氣(9月…11月):氣溫約5c…23c,雨天晴天陰天各佔三分之一。所以他們想要真正的拍攝,還需要看老天爺的臉色,不過艾斯覺得就算在這裡延遲拍攝一個月,諾蘭和眾人都不會覺得厭煩,因為這裡實在是太棒了,艾斯都有些後悔蜜月沒有跟艾薇兒來,不過今天倒算是圓夢了,下個假期專門來一趟這裡。

麗江最具優勢和開發潛力的資源主要有旅遊資源、生物資源和水能資源。

旅遊資源以‘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風情‘為主要代表。

二山即玉龍雪山和老君山,玉龍雪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省級自然保護區和旅遊開發區,景區面積約2。63萬公頃。景區內有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現代海洋性冰川,分佈有20多個保留完整的原始森林群落和59種珍稀野生動物,被譽為‘冰川博物館‘和‘動植物寶庫‘。老君山是‘三江並流‘的核心景區,總面積842。64平方公里,區內有獨特的丹霞地貌、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種類豐富、未遭破壞的動植物群落,分佈有種子植物79科167屬280多種,其中很多是珍稀瀕危植物。

一城,即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古城總面積約3。8平方公里,1986年被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一湖,即瀘沽湖,位於寧蒗縣境內,是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湖面海拔2685米,面積48。4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3米,最深達93。5米。瀘沽湖景區已被列為雲南省省級自然保護區、省級旅遊度假區。

一江,即金沙江。金沙江流經麗江651公里,沿線景觀獨特,最具代表性的景點有長江第一灣、虎跳峽和寶山石城。

一文化,即納西東巴文化,包括東巴象形文字、納西古樂、東巴經卷、東巴繪畫、建築藝術及宗教文化等,內容豐富,博大精深。

一風情,即摩梭風情,生活在瀘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保留著‘男不娶、女不嫁‘的母系走婚習俗。

生物資源豐富多樣。全市有13000多種植物,佔全省植物種類的70%強,雲南八大名花和國家保護植物珙桐、紅豆杉、三尖杉、榧木、銀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