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原聲吉他市場的需求和供給。相比之下,原聲吉他並不貴,國內的初級和中級樂手會買這種樂器。注意,市場的需求曲線是向下傾斜的。這反映了第三章的基本內容……需求法則。當吉他的相對價格下降時,人們傾向於買更多的吉他,當相對價格上漲時,人們就買得少一些。當只有吉他的價格變化時,需求量會發生變化,而總的需求曲線不變。然後,注意向上傾斜的供給曲線。我們在第四章中講過,供給曲線一般都是向上傾斜的,這說明生產更多的吉他需要更高的邊際機會成本。製作更多的原聲吉他需要投入很多特殊的資源,從各種等級的雲杉、桃花心木到高階技工的勞動。對於吉他生產者來說,他們要獲得更多的雲杉和桃花心木,就得在競價的時候壓過其他用途,比如做聖誕樹、細木櫃子、香匣以及其他木製品。人們用這些木料總能做其他的東西。較高的吉他價格會使生產者製作更多的吉他。
圖5…1 原聲吉他市場的供給與需求
注:市場在500美元的水平出清。在700美元的水平下,會有400把吉他過剩,在300美元的水平下,會短缺400把吉他。
注意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的交點。交點對應的價格是每把吉他500美元,市場上的數量是1000把。在500美元的水平上,注意,需求量是1000把,正好等於供給量。在這種情況下,吉他購買者的計劃和吉他生產者的計劃是完全協調的。
在自由市場中,生產者當然可以想賣多少錢就賣多少錢,消費者也可以想給多少錢就給多少錢。我們不妨假設,市場價遠遠高於500美元,比如說,700美元吧。如果吉他生產者計劃每把吉他賣700美元,結果會怎麼樣?向上傾斜的供給曲線幫助我們找到答案。在700美元的水平上,供給量會超過1000把,增加到1200把。(只是供給量增加了,供給並沒有增加!)但是,別忘了,市場是由兩方面組成的,買方和賣方。賣方在價格較高的時候願意增加產量,這時潛在的買主會作何反應呢?需求曲線幫助我們找出這個答案:在700美元的水平上,人們會減少預計的吉他購買量。需求量(不是總體的需求!)會降低到只有800把。
虹←橋←書←吧←。←
第32節:供給與需求(上)(4)
哪一方的計劃能實現?哪一方的計劃會遭到挫折?消費者作為總體,能買到在700美元水平上他們願意購買的所有吉他(需求量是800把),但是生產者會發現他們生產得太多了。他們生產了1200把吉他(供給量),計劃全部賣掉。二者的差是400把,生產者不願看到產品積壓在倉庫裡。這時的市場就不是完全協調的,出現了吉他的過剩。當供給量大於需求量時,就會出現過剩。在我們的例子裡,吉他剩餘量是400把。在意外發現產品積壓的時候,賣方才知道產品過剩了。他們只不過是賣得沒有原來預計的多。
生產者怎麼才能處理掉這些計劃外的吉他存貨呢?他們可能會拔出手槍,指著嚇傻了的顧客的腦袋,逼他們以700美元一把的價格買剩下的吉他。但是,這樣做是和自由市場的規則相沖突的。也許一家生產商可以燒掉一家競爭者的生產裝置,這樣,他就可以多賣了。但這樣做也違反遊戲規則。也許他們可以影響立法,規定兒童必須學彈吉他,這樣也能增加需求,促進銷售。這樣做是操縱和改變遊戲規則,並把遊戲規則向有利於他們的方向改造,但是這需要很長時間,還要有政治策略,是一種開銷很大的做法。賣方在自由市場中能做的,也是他們通常的做法,就是降價。
的確,我們可以預計市場上吉他的價格會從700美元跌到500美元一把。隨著價格的下降,潛在的購買者是很敏感的:需求量(不是總需求!)會從800把上升到1000把。同時,供給量(不是總供給!)會從1200把降到1000把。這時就沒有吉他過剩了:買方和賣方的計劃完全吻合;市場在500美元的水平上達到完全協調狀態。賣方再也沒有動機透過降價與其他賣方競爭了。
最後,考慮相反的情形。假設當前的市場價格低於500美元一把。在每把吉他賣300美元時,人們會急切地計劃購買1200把(需求量),但是生產者只計劃生產和銷售800把(供給量)。當生產者的生產計劃完成後,很多消費者會失望,他們想買吉他可是發現吉他都賣完了。這時就出現了短缺,和過剩正好相反。當需求量大於供給量時,就會出現短缺。消費者會感到短缺,因為要排特別長的隊或者發現缺貨。賣方會動用計劃內的存貨,發現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