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幫助並不一定需要直接出兵幫助,而是提供間接幫助,比如說現在就撤兵回去,以減輕對朱全忠的壓力,讓朱全忠能騰出手來對付北面的挑戰,而不至於現在就崩潰了。
當然,這種幫助必須把握一定的度,既不能太輕了,不然會牽制太多的梁軍,使得朱全忠無力對抗北方的挑戰;同時也不能太重了,不然朱全忠抽出足夠的兵力一舉解決北方的挑戰,然後回過頭來又準備向淮南報仇,那時候楊渥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然而,撤兵回去,先統一南方,坐看北方大亂,這雖然是淮南眾將如今的共識,但到底在何時撤兵卻在眾將中存在分歧。
楊渥主張的是現在就撤兵回去,讓朱全忠能夠騰出手來穩定北方局勢,但他將自己的觀點一說出來後,便遭到了眾將的反對,即便是郭崇韜也不贊同他的決斷。
這也難怪,李存勖的突然崛起,這是誰都無法預料到的事情。
在這個時候,朱全忠依舊是天下最強的藩鎮,而晉軍的勢力與之相比就弱小了許多。
無論是義昌節度使劉守文還是晉王李克用,再或者魏博五州的叛軍,若是沒有淮南牽制住梁軍的主力的話,眾將覺得這些勢力依舊不是梁軍的對手。
所以眾將都覺得,此時應該趁著北方大亂的機會再次北上,繼續削弱朱全忠,如此才能保證北方局勢的平衡,不至於出現朱全忠迅速擊敗李克用、平定魏博的情況。
郭崇韜雖然不主張繼續北上,不過他卻認為應該繼續留在宿州,以給梁軍保持壓力,讓朱全忠無法集中全部兵力去對付李克用、魏博叛軍等反對他的勢力。
聽了眾人的意見,楊渥不禁苦笑。
不管是李存勖的強勢崛起,還是潞州的昭義節度使丁會將要投降晉軍的變數,亦或者在這之後朱全忠自身出現一系列失誤,導致後梁內部出現許多問題,這些事情都是尚未發生的。
所以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才會覺得梁軍依舊很強大,需要儘可能的將其削弱;但楊渥知道後面發生的這些事情後,自然不認為梁軍還有什麼強大的,如何避免因為他這次北伐給朱全忠造成的巨大損失,而導致後梁比歷史上更早被李存勖擊敗才是他現在要做的。
此時,面對爭論不休的部將們,楊渥苦笑連連,不知道該如何勸說他們。
好在,不久之後一個新的訊息卻讓他找到了合適的撤兵理由:他的父親楊行密在不久前偶感風寒,再次病倒了。
楊渥自從去年十月份率領大軍北上,到現在已經有五個多月時間過去,雖然軍政大事大部分都是交給已經返回廣陵的高勖在處理,不過楊行密不可避免的還是需要操勞不少事物。
這一次本來只是一個小小的風寒,但他本來身體就不好,又因為操勞過多,結果就病倒了。
一年多以前,楊行密突然中風昏迷,雖然之後蜀中名醫李將其救醒,但同時又留下了兩到三年內必然會復發的診斷。
所以從那時起楊渥便正式執掌淮南大權,希望讓楊行密得到休養;但這一次北伐,楊渥必須親自領兵,鎮守後方的任務就不可避免的落到了楊行密的身上。
此時楊行密再次病倒,楊渥以此為理由撤兵,眾人自然沒有什麼理由反駁,至此,撤兵回去就成了定局。
不久。朱全忠的使者正式到達宿州,卻是讓張訓等淮南老將嚇了一跳。
“唐令回?怎麼是你?你怎麼還活著?”張訓滿臉驚訝的問道。
眼前這位使者,竟然是一位多年前的淮南將領,並且與張訓等人都相互認識!
原來,楊行密與朱全忠之間,早年還因為共同對付孫儒而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雙方經常有貿易上的往來。
不過之後因為孫儒被楊行密消滅,使得雙方失去了共同的敵人,再加上朱全忠想要阻止楊行密統一江淮,所以雙方的矛盾日益激烈。
而直接導致雙方關係破裂的,卻是十一年前,楊行密派遣當時擔任押牙的唐令回運輸上萬斤茶葉前去貿易,結果被朱全忠所扣押。
在那個時代,上萬斤茶葉還是值不少錢的,尤其是對於剛剛平定淮南不久的楊行密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打擊。
自那以後雙方關係完全破裂,開始了此後十多年相互攻伐的戰爭。
而這個唐令回被朱全忠扣押後,大家都以為他已經被朱全忠殺了,畢竟他是楊行密的人,而兩家的關係又如此緊張,以朱全忠的性格,大家都不覺得唐令回還有活命的機會。
不過隨即,張訓等人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