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換還不夠,敵軍不可能放棄河南的幾萬軍隊,所以將來他們必定會渡河解圍。”
眾將包括楊渥在內,紛紛向他望去,只聽嚴可求接著道:“大王,我軍雖然能封鎖楊劉渡口附近的河道,但河道漫長,不可能全部封鎖起來,敵軍隨時都可能在上游或者下游蒐集船隻渡河,打咱們個措手不及。所以最關鍵之處就在於,我軍如何才能儘快的發現敵軍的渡河企圖。”
楊渥皺眉,問道:“那你的意思是,咱們要沿著河道派人巡視?”
“正是,不過若是派朝廷的人去巡視幾百裡河道,則咱們的人手顯然不夠。所以臣建議,可以發動下面各縣的力量,從沿河各縣的百姓中臨時僱人來監視河道,一旦發現敵軍有蒐集船隻渡河的跡象,就可以在第一時間將訊息傳來;到時候我軍的水軍就能迅速趕過去,打亂敵軍渡河的計劃;甚至有可能在敵軍半渡時一舉重創敵軍!”嚴可求道。
“好,這個辦法很不錯。晉國和梁國乃是世仇,相信那些百姓對晉軍也沒有好感;更何況,只要咱們貼出告示,每個僱傭的人每月給個幾百文錢,相信會有大批百姓願意為我軍做事;而咱們需要付出的不過一點小錢而已。”楊渥當即便點頭應允。
晉軍要渡河顯然不可能一下子就將幾萬人渡過來,他們需要足夠的時間;而吳軍的水軍從發現敵軍渡河,到趕到渡河點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吳軍的主力從收到訊息,到集結完畢,這同樣需要較長時間:這就會給晉軍足夠的渡河時間,將更多軍隊運送過河。
但如今吳國僱傭百姓來監視整個河道,只要發現晉軍有渡河企圖,就能以最快速度將訊息傳過來,讓水軍做好準備前去攔截;而吳軍的主力也能以最快速度集結起來,準備應對敵軍的進攻。
可以說嚴可求的這個計劃將為吳軍贏得大量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很可能會改變整個戰局的成敗,而吳國所需要付出的僅僅是幾萬貫錢而已,這對如今的吳國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只要能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這點花費完全值得。
接著,眾人又討論了許多細節上的問題,最終確定按照郭崇韜的意見,以長期圍困為主,大軍主力每次投入四萬人負責圍城,各軍輪流進行休整。
為了保證圍困計劃能夠順利實行,楊渥下令任命周本為主將,直接負責楊劉前線指揮。
而其餘軍隊中六萬人被留在東阿、平陰一線,以隨時支援前方戰事,防止晉軍主力渡河解圍;剩餘的近兩萬軍隊則轉移至濮陽,做出渡河進攻澶州的姿態。
當然,此時進攻澶州的時機尚未成熟,在這裡佈置軍隊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吸引晉軍注意,減輕衛州的壓力,同時為進攻孟州、懷州、河中府等地做準備。
命令下達後,吳軍立即做出調整。
而在楊劉這邊,周本上任之後,他下達的第一個命令就是廣建營寨:在城南、城西、城東十里處分別修築一座大型營寨,各駐守五千軍隊,剩下的軍隊則在城南二十里處再修築一座營寨,以隨時支援其他各營寨。
不僅如此,周本還下令徵調周邊四縣民力近兩萬人,在三座營寨的周圍又修築起眾多的小型營壘,每個營壘裡面都只投入幾百士兵,用來保護三座主營寨。
這些小營壘雖然面積不大,駐軍也不多,但卻能極大的壓縮城中守軍的活動空間,讓他們無法出城活動。
面對吳軍的行動,城中守軍頓時就坐不住了:若是真讓周本的計劃得逞的話,楊劉城將被徹底封鎖起來,守軍與外界的聯絡將被徹底切斷。
不僅如此,原本按照晉軍的計劃,在晉軍主力前來解圍時,守軍應當裡應外合夾擊城外吳軍。
不過要想成功解圍,晉軍的行動就必須要快,要趕在吳軍主力反應過來之前就將城外的吳軍擊敗。
而現在吳軍修築這麼多的營壘,將來等到李存勖率領大軍前來解圍時,很難在短時間內攻破這麼多的營寨,這就會給吳軍足夠的時間做出反應。
一旦不能迅速取得勝利,局勢將對晉軍極為不利。
所以在得知吳軍大規模修築營壘的訊息後,李周、石敬瑭等楊劉將領不得不率軍出城來破壞吳軍的行動。
結果在十天的時間內,晉軍就出城三十多次,每次都出動近萬人的大軍與吳軍展開激戰,以迫使吳軍放棄修築營壘的計劃。
面對晉軍的主動出戰,吳軍一方當然不會客氣。
他們之所以不主動攻城而選擇以圍困為主,無非就是擔心攻城的傷亡太大;但若是在城外野地上正面交戰,雙方都沒有地利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