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3部分

竟然全部落入吳國手中,要說李存勖能夠心平氣和的接受這個結果才是怪事。

所以接下來李存勖到底是不顧尚未平定下來的河北,就立即統領大軍渡河南下,與吳國展開大戰,還是選擇暫時忍下這口氣,等平定河北之後再渡河南下,這就不是楊渥所能預料的了。

而吳國一方,如今滅掉梁國之後也急需時間來消化剛剛打下來的地盤,消除內部可能存在的隱患,獎賞有功之臣,徹底奪取尚未投降的關中各地,甚至還有為登基稱帝做準備等等,這些都需要時間,或許至少在兩三個月內都沒功夫插手河北局勢。

所以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楊渥首先下令各俊將士將有功之人上報上來,由兵部和樞密院儘快核實並擬定封賞名單。

這封賞有功之臣可不能馬虎,不僅要保證公平,而且還要儘快去辦。

畢竟將士們奮勇殺敵,所圖的不就是賞賜嗎?如今好不容易滅了梁國,大家都指望著能儘快獲得賞賜。

若是在此時楊渥不急著對他們進行賞賜,反而驅使他們對晉國或者對關中各地進行用兵,那隻會讓將士們大失所望,從而失了軍心。

歷史上李存勖滅梁之後,從梁國得到的大量賞賜都被納入宮中,將士們卻沒有得到多少賞賜,結果使得李存勖軍心大失,沒過幾年各地就接連出現兵變,最終他自己也在兵變中被殺。

而宋太宗趙光義在這一方面同樣犯了一個大錯,他在攻破太原滅掉北漢之後,還沒有對有功將士進行封賞,就不顧將士們的疲勞和極力反對,急不可耐的在退兵途中下令征討幽雲十六州,結果最終大敗而歸。

楊渥目前剛剛取得大勝,他可不想鬧出相同的問題來。

……

魏州,正如楊渥預料的那樣,在得知吳軍已經攻佔洛陽的訊息後,李存勖的確是氣得暴跳如雷。

當初楊渥曾經派遣使者出使晉國,勸說晉國放棄進攻鎮州,讓他們一同南下先消滅梁國,那時候李存勖對楊渥的“建議”還是不屑一顧的;之後當襄陵之戰的結果傳來,吳軍以極為輕微的損失就取得全勝,徹底消滅梁軍主力後,李存勖便感到大事要糟。

那時候他親自率領五千精銳騎兵剛剛擊敗契丹人,追擊敵軍至幽州;在得知訊息後,李存勖率軍疾馳,僅僅用了五天時間就趕到魏州。

可惜即便回到魏州,對於黃河以南的局勢他也無法插上手,畢竟只要鎮州這個“坑”一天沒有被填上,他就不能集中兵力渡河南下。

所以到了魏州之後,李存勖一面派人催促閻寶加緊對鎮州的進攻,一面調動各地軍隊,在魏州等地積蓄錢糧輜重,開始為渡河大戰做準備。

然而他還是低估了吳軍滅梁的速度,也高估了梁國的實力和士氣。

當吳軍繞過開封,一路長驅直入,目標指向洛陽時,李存勖便明白梁國將完。

那時李存勖一度想要改變作戰方略,直接派兵在滑州渡河,攻擊吳軍後路,為梁國減輕負擔。

不過這個計劃最大的問題就是後路問題。

吳國不比梁國,當初吳國水軍在圍攻鄆州時就已經展現出了驚人的實力,那些龐然巨物一般的大型戰船,讓沒怎麼見過吳軍戰船的晉國探子見了之後目瞪口呆,回去後極力強調吳軍水軍實力強大,在水上難以與之為敵。

北人擅長騎馬,南人擅長操舟,這一點自古就是如此,李存勖對此很清楚;如今又得了探子的密報,就更加不敢疏忽。

若是直接在滑州渡河的話,一旦黃河水道被吳軍戰船切斷,渡河的晉軍就會陷入孤軍奮戰的下場。

這種極度冒險的事情,即便是喜歡冒險的李存勖也下不了那個決心。

第六百五十六章

從滑州渡河的話太過冒險,若是從鄆州渡河的話,楊劉渡的守備倒是做得不錯,既有浮橋連線黃河兩岸,同時又修建了鐵鎖封鎖河道,足以保證道路的通暢。

不過從楊劉渡渡河的話同樣有三個不利之處,第一個就是楊劉渡周邊的地盤都已經落入吳國手中,並且有較多兵力防守,想要從這裡取得突破顯然不容易。

第二個問題就是,鄆州附近地區並不是吳國的核心地區,甚至也不是之前梁國的核心地區,而且這裡地形較為複雜,不僅多山,而且河流湖泊較多,比如後世的梁山泊就在這裡。

在這樣的地形條件進行征戰,戰事很可遷延日久,這對晉國來說沒什麼好處。

第三個問題與第二個問題有共通之處,若是晉軍集中兵力在鄆州發動進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