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打個平手。別說輿論多不好聽了。幸好集合兩府之力還能壓下來。
話說小舅子是自己養大的,兒子也是自己養大的,差哪了。
華二老爺對於自家兒子給予非常正面的支援,對胖哥吩咐:“再有這種拎不清的,只管照著他們臉打。”心裡高興不愧是他華二的兒子。
五郎眉目舒展:“到底是書院裡面,都是讀過書的,有腦子的,兒子同他們講講道理倒也都是明白人了。”
好吧人家再給老爹彙報戰果呢,別人服了,他自然就是勝利的。
人家五郎說了,就不信堂堂帝都連個明白人都沒有,她家姐姐這樣的,上馬能打仗,下馬能持家,集容貌與品德加智慧於一身,不被世人傳唱就罷了,竟然還敢製造反面輿論,簡直就是其心可誅。不明白的他也要給掰扯服了。
就是華家大老爺也得對這位小侄子刮目相看。不愧是傳說中的遼東玉郎呢,豎著大拇指同自家二弟誇獎:“名師高徒。”
華二老爺非常的受用,就說自家大哥是個有見識的嗎,跟他家爹爹就不是一個水平的。
華二老爺相當看好這位華府掌舵人,相信華府在他的手裡肯定不會止步於六部尚書。
所以對這位華家大老爺那真是百分百的給予尊敬。
看的華家老頭那個不是滋味。這孩子難道又不抽了。這病怎麼說沒就沒了呀。
至於華老尚書看五郎嗎,那就是讓一個不著邊的女人給帶歪了。好好地一個郎君,本該是在科考的時候聲名遠播的。愣是因為這麼一個姐姐,弄得現在就聲名遠播了。簡直就是走了旁門邪道。他華府的未來都偏了。
華老夫人到是說過一句公道話:“五郎做的對,咱們華府的人,豈容他們如此埋汰,就該好好地跟他們掰扯掰扯,索性咱們五郎是個好的,能掰扯清的,看他們往後還敢胡言亂語不成。”
華家三個兒媳婦,還有小輩的孫媳們對此不敢多說說什麼,他們是女人。對於這些不太好置評。都跟在華老夫人身後輕輕點頭,至於背後,華大夫人:“哎,那孩子就是個不能招惹的,也不知道哪定國候夫人怎麼就這麼一個性子,都撞得滿頭包了,還不知道悔改。”
這是逼著自家侄女放大招呢。
華二夫人表示:“額,孩子們折騰折騰而已,都不是大事。”這話他家老爺說的。
華三夫人只是跟著點點頭。說什麼呀。沒什麼好說的。終歸只要華府在,她就得護著這個侄女,索性侄女是個好的,知道照顧姐妹兄弟。
五郎帶來的輿論風向。讓芳姐在京城風光了一把。
誰家沒有幾個在學院上學的孩子呀,五郎為芳姐在學院裡面辯白,舌戰群雄。宣傳作用相當的不錯,學生們或多或少都聽了那麼三言兩語。回府的時候自然也是一個話題,竟然把知道還有如此奇女子。
男人們表示敬謝不敏。不過這話不能說在明面上,人家畢竟抗住了一個東郡的西門。就是在怎麼不願意也得說:‘池夫人大義。’多了就沒有了,女人都跟華四一樣,男人可怎麼活呀,可嘆池二郎有這麼一個夫人,一輩子怕是都要內宅安穩了。妾都不敢娶,亂不起來呀。
女人就直接多了,那是真的挺不可思議的,自己在後宅鬥給小妾都費勁巴拉的,人家跟土匪直接動武器,何等耀眼呀。
而且池夫人把內宅管理的那個讓人嚮往。尤其是人家籠絡男人的手段,更讓夫人們心嚮往之。簡直到了膜拜的地步。
自家老爺若是跟池大人一樣,怕是夫人們要集體拜佛了。傳奇般的人物,讓京城的女子們都要組團過來池府參觀。
從芳姐宴客都沒人來,到門庭若市,都是投拜帖,請池夫人過府聽戲,過府飲宴,過府玩樂,等等不一,帖子都要兩巴掌高了。
門房的管事腿都要跑細了,哪天沒人遞帖子呀,都是請夫人過府的。比自家大人的人氣還高呢。
芳姐沒覺得多高興,因為家裡老男人在發瘋。睡覺揹著身子了,話也不太說了,偶爾崩出來那麼兩句也都是帶著刺的,也不知道怎麼就招惹他了。
芳姐心說莫不是到了京城日子過得鬆散了,這廝不是有什麼想法吧。哄人芳姐也不是第一次了,話說都仨孩子了,什麼話不能說出來呀:“老池呀,有什麼想法說出聽聽。”
就這麼一句話池二郎歷時翻臉了,果然就是自己老了,看吧都老池了。
芳姐:“看上什麼人了,也不是沒商量的。”池二郎一聲冷哼甩袖子走人了,看不上自己了,納美都不在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