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學日

除此之外還在牆壁上釘了幾個書格,以供學生存放書籍,在司馬看來,整個學生宿舍就像是軍艦一般,對空間的利用已經達到了極至,可既使如此,這些學生也不過是擁有一個寬度僅為70來厘米寬的床鋪罷了。

“這是學校制定的內務條例,你仔細看一下,上面規定的都必須要遵守條例,你現是315宿舍的15號,我們大家是一個群體,一人犯錯,集體受罰,這是學校的規定。”

李義鄭重其事的對王天賜交待到,這些天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個宿舍因為一人犯錯,而使得整個宿舍所有人都會跟著受到懲罰。

這種集體連坐制,是司馬特意制定的校規,不僅僅是在宿舍之中,就是在班級、小隊、中隊、甚至於大隊,也是如此實行連坐制。

其目的就是為了培養這些學生的集體意識,必竟那個關於中國人的龍和蟲的故事,司馬不願意讓他在自己的學校中接著上演。

透過這種連坐制度,可以讓他們時刻記住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整個集體;反之,集體中的成員也會注意到其他人的行為,有利於培養學員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支援的合作精神。

司馬之所以建這所學校,除了想為未來的打下基礎之外,更多的時候司馬是想透過嚴格的教育,改變一些中國人的固有習慣,司馬希望未來這所學校走出去的學生是一群有責任、守紀律、講榮譽的學生。

而讓司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辦學的思想和宋培雲的辦學的思想竟然有著驚人的相似,只不過在宋培雲看來,司馬所想不過是自己所推崇的軍國民教育的一個分支罷了。

當司馬把學校的創辦事宜交給宋培雲辦理之後,宋培雲就開始把未來的西北學校變成了自己推廣軍國民教育的一個示範區,也正因為如此,宋培雲才會到處聯絡故舊知已好友,邀請他們來西北共建中國的軍國民教育的範本學校。

軍國民教育產生於19世紀後期的德國,最初是一種體育思想,主張把軍事訓練運用到學校的體育教學中,把學生直接練成士兵,軍國民教育的起源就是全民皆兵的理念。

在民族危機嚴重的近代中國,很多有識之士認識到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尚武崇軍的重要性,起而提倡軍國民教育。

社會達爾文主義傳入後,“生存競爭”、“優勝劣汰”等觀念激起了國民的民族危機感,為軍國民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

1904年後,由於政府的倡導,報刊的宣傳也較以前廣泛,社會各界反響較大,相繼成立了一系列社團,這一思想趨於成熟,到共和時期軍國民教育便已深入人心。

而當西北綜合學校更名成西北中學之後,出任校長的宋培雲以及深受軍國民教育思想影響的知交好友們一起起早了西北中學辦學章程。

“……以人格教育、軍國民教育、實用教育為實現救國強種唯一之教旨……至軍國民教育尤非僅櫫主義,虛懸理想,即足以策進行而收實效……一遵照教育部令,宜實施軍國民教育也……一應世界潮流,宜採用軍國民主義也……一感受國家刺激,宜提倡尚武精神也……一注重教育,鑄成青年中國,為異日實行徵兵之準備也……”

在看過宋培雲的這個西北中小學的辦學章程之後,司馬足足呆滯了十數分鐘,必竟這些已經遠遠超過了司馬一直以來對教育的認識。

看著章程之中堪稱極端的普遍的暴烈的文字,司馬在沉思半個多小時後,還是給予了批准,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

也許放在後世,提倡軍國民教育,就等同於提倡法西斯,可是在這個時代呢?軍國民教育卻恰恰符合了這個時代的需要。

在這個全民積弱的時代,透過軍國民教育達到對學生和全體民眾進行尚武精神的培養和軍事技能的訓練,最終使其具備軍人的品德和體質,以達到強民強國、抵禦外侮的目的,而這正是司馬的目的之一。

“天賜,這是學校發的免郵費的信封和信紙,你收好,一個月一人五封免郵信,省著點用。”

李義手拿幾個白色的信封遞給王天賜說到,這種免郵信封是學校制定的一個學員福利,主要就是考慮到這些少年距離家長這麼遠,每個月寫上幾封信報個平安也是人知常情,而西北公司在郵政司那裡享有優惠待遇,所需的郵資不及平信的十一,正因為如此,司馬才決定由學校承擔郵費,不過限定每人每月五封信。

“哦對了!如果你想給家裡寄信,不妨等到下午拍完照後,夾著張照片回去,社樣能省一封信,不像我報平安用了一封,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