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8部分

太祖的不是,為了讓你放心,我也說兩句。”張居正笑笑,聽他說下去道:“大明二百年來的重重積弊,有大半功勞要記在太祖的賬上。在王朝草創時期,一些政策走了彎路,就越走越遠,造成的危害也越來越大……”

“不錯。”張居正苦笑著點頭道:“這話我在心裡憋了半輩子,卻讓你講出來了。兵制、宗室、財政、廠衛……這些當今之大患,都是拜太祖所賜,如今都成了祖宗家法,就更是動不得了。”

“但這些問題不解決,就是治標不治本,只能為大明延幾年國祚,但改變不了結果。”沈默沉聲道。

“不錯!”張居正兩眼放光道:“我一直以為你沒有勇氣動這些祖宗家法,想不到竟是我小瞧天下英雄了!”

“不能動的時候八風不動,能動的時候,就得大動特動!”沈默點點頭,沉聲道:“這次我想要做的,就是整理全國財政,把原先地方坐收坐支,改為全國總收總支——除去規定截留作為地方經費者以外,一概呈報中央,再由戶部統籌!”

“好!好!好!”張居正連聲叫好道:“若能把此事辦好,實百年曠舉,如果不趁這幾年沒有掣肘,將此事辦成,一了百了,日後更沒有人能做成的!”

第八八四章 百年大計(下)

本朝的財政制度的顯著特點,是戶部每年的收入,比不上南方一個省,實乃千古未有之奇葩。究其原因,還要歸咎於創立這一切的太祖皇帝。如果要給歷代帝王排個名次,朱元璋的軍事水平、政治水平,都可以躋身前三。但他的經濟頭腦,卻是毫無疑問的墊底。

比如說,他認為老百姓納稅之後,要先解送到京城再分發給各軍事單位,實在是沒必要,平白給官吏從中漁利的機會。本著效率至上、避免貪汙的原則,他讓百姓納稅實物不入倉庫,直接供應于軍士的家庭,軍士則不再發給軍餉。並規定先在應天府抽派若干稅民,和金吾衛的五千軍士對口。試驗一年以後,朱元璋認為成績良好,便通令全國一體施行。

這一辦法之脫離實際,異想天開,完全是歷史的大倒退,也註定了它虎頭蛇尾的命運,沒幾年便銷聲匿跡了。然而朱元璋卻依然本著這種思路,安排著他的帝國的財政制度。其中最具標誌性的,就是物資的收發都是由地方官府完成。十分普遍的,一個縣令每年要向三十幾個不同的機構交款,總數則不超過一萬兩白銀。

大明朝一千一百多個縣,幾乎全是如此,全國佈滿了這種短距離的補給線,此來彼往,側面收受,既無架構,更無從監管。這種低能低效,直接導致了國家供血不足,人民負擔沉重。只是肥了那些中飽私囊的腐敗官僚。甚至可以說,這種維護落後的農業經濟、不願發展商業及金融的做法,正是中國在由先進的漢唐宋元,漸漸掉隊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原因。

如果能夠改由戶部總收總髮,政府不必再為低效腐敗埋單,能真正支配全國的財政,國防問題、經濟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對國家的好處顯而易見……這是張居正看到的好處。

沈默比他多了五百年的見識,自然能看到的更多。如果改為總收總髮的話,國內的交通通訊,必然相應而有較大的進步。銀行業、保險業就會應客觀的需要而產生,商業組織和法律也會有所發展。而且各地區既互通有無,自然就會分工合作,各按其本地的獨特條件,而發展其生產技術。以沈默所學的歷史知識,西歐各國在二百年前,就已經朝著這一方向前進,日本在德川幕府末期,亦復如是。而本朝的財政稅收制度,則和民間經濟的發展脫節,不能相互促進,共同繁榮,反而對後者形成壓制和阻礙。

如果不把這種財政制度改革掉,這個國家的商品經濟發展,就永遠是畸形的、非主流的,不僅不能成為國家騰飛的動力,還會反過來傷害到國家的財政和安定。這些,歷史已有明證,教訓也同樣慘痛。

甚至包括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因為客觀上刺激了人口的流動,商業和金融的發展,在創造一片繁華景象的同時,也加速了大明王朝的滅亡,原因正是如此。

對於沈默主張的整理地方財政計劃,張居正是完全贊同的。

現在他看沈默的眼神都變了、那是一種熱切的,同志般的目光啊:“如果真能將此事,在任上辦成,一了百了,那真是死而無憾了!”

“可是這件事,實在是難於上青天啊!”沈默嘆息一聲道:“如果加以徹底改革,必須要重新釐定會計制度,在中上級機構中,實施財政管制的方式。這樣必然會重新改造朝廷和地方的權利架構,註定要招起軒然大波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