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吳克仁的機遇
吳克仁是黎尚在保定軍校的第五期的同學,這廝讀的是炮兵科,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五期一共有630名學員,俱是1916年入學,原本應該在1個月後畢業,但是吳克仁和黎尚一樣,半年前就肆業提前加入了中國參戰軍的序列,並且都在呂煥炎的duli裝甲第一團並肩作戰。…
吳克仁之前是呂煥炎裝甲團的炮兵連長,但軍銜在烏法戰役後就晉升成了少校,原本要調這廝去李鳴鐘第9師的混成旅去擔任炮兵營長,這廝愣是不願意離開裝甲1團,結果,掛著個少校軍銜,指揮的是裝甲團的團屬炮兵連……
結果昨天薛駒汝帶領一個連在哈爾科夫上游東岸把烏克蘭人的一個炮兵團攪的天翻地覆,在航空隊空襲的支援下愣是整建制的繳獲了烏克蘭人的一個105mm輕型野戰榴炮營的12門大炮,加上繳獲的6門75mm野炮,呂煥炎火線把自己的團屬炮兵連升格成了裝甲第1團duli炮兵營。
吳克仁少校修成正果,終於可以指揮一個營的炮兵,而且,還是一個擁有2個6門制105mm德制榴炮的炮兵營,這會兒他的duli炮兵營一多半的炮手是烏克蘭步兵第1師投誠過來的俘虜,全營1個6門制的日式75mm野炮連,1個6門制的德式75mm野炮連,2個6門制的105mm榴炮連,論大炮的數量還是火力都在其他聯軍炮兵營之上。
唯一的缺憾的是德制的75mm口徑炮和105mm野炮炮來自於戰場的繳獲,聯軍後勤尚未能供應這樣的炮,好在昨天哈爾科夫上游森林之戰中,烏克蘭步兵第1師和第2師都扔下了不下2個基數的炮落入聯軍手中,而在北部邊界塹壕式陣地後方的原烏克蘭中央炮兵陣地上,匆忙撤退的烏克蘭炮兵同樣扔下了大量原本囤積的炮。…
不要小看了黎尚的這個同學吳克仁,在王庚前世,黎尚只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5期中默默聞的學員,畢業後也泯然眾人而已,而保定第5期畢業生中,傅作義和吳克仁都屬於混的風生水起的傢伙。
吳克仁後來的發展雖然遠不能和傅作義比,但比起其他幾百個保定期的畢業生來說,保定5期炮兵科91名畢業生中排第一名畢業的吳克仁絕對算是員名將,而且,在王庚前世,這廝畢業後就是加入了徐樹錚組織的皖系邊防軍,隨著直皖大戰皖系敗北,邊防軍被奉系收編,吳克仁同學從此成了奉系的一員。
吳克仁(18941937字靜山,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出生于吉林省寧安縣三道灣一個農民家庭。童年入鄉塾受啟蒙教育,民國成立後入縣城高小和中學肄業。
1904年,日俄戰爭在東三省境內爆發,**的清zh色ngfu卻宣佈所謂“局外中立”,任憑日俄侵略者的鐵蹄,把美麗富饒的東北大地踐踏成了一個龐大的瓦礫場。
吳克仁的童年正是在這種外敵入侵兵連禍結的慘景中度過的,他和他同時代的萬千熱血男兒一樣,自幼便在心靈深處紮下了痛恨侵略者的種子,立志長大成才報效國家。最初他曾在家鄉讀私塾,後在親友幫助下入縣小學和中學讀書,由於戰亂不斷,家庭生活難以為繼,父母力供他上完中學便中途輟學了。
由此他棄文習武,1911年考入吉林陸軍小學學生待遇為公費,學校除管吃、管住、管穿外,每人每月還發一至二元零用錢),1914年升入běi警陸軍中學。běi警陸軍中學位於běi警郊區,距清河鎮六、七華里,故俗稱清河陸軍中學。學制為兩年,共辦過四期,吳克仁人的是第三期。
吳克仁這一期學生600餘人,課程設定分學、術兩科。學科主要有國文、數學、理化、史地、外語;術科主要有步兵、操典、內務條例、軍事訓練馬術、武術、刺槍和隊形)以及野外演習等。
1916年吳克仁以優異成績畢業,升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五期,分在炮科。當時校長為楊祖德,山東臨清人,日本士官學校第三期畢業,長期從事軍事教育工作,經驗豐富且待人誠懇,有長者之風,深受學生們的愛戴。楊祖德任保定軍校校長三年,是歷屆校長中任期最長的,他任職期間也是軍校秩序和教學質量最好的時期之一。在保定軍校,培植了吳克仁軍事學術基礎,掌握了現代軍人必備的軍事學識。
保定軍校當時的教學內容分為:一)戰術學:戰術的指揮與應用;戰略的佈置與應用;敵情的偵察與判斷;戰鬥序例,按軍隊的應用確定前衛、後衛、側衛等;按戰鬥需要確定作戰名稱,分攻擊、防禦:遭遇、追擊、退卻等。又劃分別動隊擾亂敵人,實擊隊按時攻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