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5部分

000米高度俯瞰著大地。

說起來,如果不是認出了聯軍夜航巡邏的是dh4這個大塊頭的話,多林少尉可能還打算等對方再接近一會兒才領著人往烏克蘭邊界撤,這個dh4的速度多林是領教過一二,別看份量和塊頭比fokkerdviii要大的多,可平飛和俯衝的速度還真是比自己的戰鬥機要快10%以上,這就使得多林不敢怠慢,在目標接近自己到了800米的位置就開始轉向爬升。

其實轉向爬升是戰鬥機格鬥和空戰時被動一方飛行員的第一反應,目的是搶佔高度的同時,擺脫對方從後方向自己射擊的有利位置,戰鬥機對頭互射和攻擊不是沒有,但那往往是一眾魚死網破的掙扎而已,或者在雙方大編隊作戰對沖的時刻,那就像19世紀的步兵列隊端著前膛槍以密集陣形互相推進面對面射擊,比的是勇氣和槍法以及火力密度。

第六百五十五章 (中)德國佬發狂了!

而俯衝擺脫則往往是更加被動的緊急時刻才使用的手段,高度和速度歷來是掌握空戰制勝權必不可少的兩個要素,有了高度才能以俯衝來增加速度,同時也獲得更多的盤旋和翻跟斗的空間和位置。

聯軍航空隊dh4小隊在韓岡少尉的率領下藉著對方轉彎爬升時絕對速度下降的機會,很快從800米的距離追到了500米,在這個時代,時速超過200公里的作戰飛機機槍射擊的距離從幾百米到幾十米不等,像德國第1戰鬥機聯隊的首任聯隊長紅男爵就曾要求他的中隊,要在近可能近的距離上射擊,最好能看得清對方飛行員的長相時才按下機槍扳機!

所以500米的位置,對德國第1戰鬥機聯隊的王牌飛行員們來說,這個距離就開始射擊並能擊中目標的話,要麼是天才,要麼是瘋子,要麼對方是一隻呆呆的停在原地不動的菜鳥。就是那樣,一個地面戰壕裡機槍手要在500米範圍內點射命中目標幾乎也得靠蒙,機槍在遠距離上是一個概略面攻擊的武器,不是精確點狙擊的武器。

不要以為230公里時速的dh4追上前面的fokkerdviii,跨越這500米只要7。8秒,除非雙方是對頭衝擊,那時間還能縮短到4秒以內,問題是,一個在盤旋爬升的跑,一個在後頭追,fokkerdviii的油門開到最大也只有204公里/小時的時速,何況爬升本身還犧牲了絕對平飛速度,雙方之間的距離實際在以45公里的時速在縮短。

這意味著只要12秒鐘,聯軍的dh4就能吻上fokkerdviii的尾巴,如果雙方保持目前的航速和方向的話。

5秒不到點的時候,在追到德國小隊側後放300米的位置時,追擊的聯軍dh4小隊帶隊長機韓岡按下了手中的機槍射擊按鈕,機首安裝的勃朗寧12。7mm大口徑機槍噴射出熾熱的彈雨,帶著曳光彈特有的光亮,撲向了300米外的德國fokkerdviii白色戰鴿。

在韓岡的帶隊長機開火之後幾秒,緊隨其後的僚機也噴射出了炙熱的彈雨,目標是對方正在急速翻滾準備躲避彈雨的4號機的上方,這是韓岡小隊的長機和僚機之間二打一戰術的經典體現。不但是韓岡和他的僚機,整個聯軍航空隊都禁止個人英雄主義的單打獨鬥,能2打1的時候,先把對方一架飛機揍下來,比長僚機同時向對方的兩架飛機開火要效率高的多。

如果聯軍裝備的dh4的機首依然使用的是原裝的維克斯機槍的話,300米的距離高速飛行中的射擊未必就真能產生實質性的威脅,對方的俯衝和左右盤旋都有機會躲過這陣彈雨,實際上,一戰中的空戰多數都是近距離擊落為主,遠距離的射擊運氣好也是擊傷為多,德國小隊長多林此時已經率先拉起飛機翻起了跟斗,這也是戰鬥機遇敵咬尾攻擊時最佳變被動為主動的動作。

fokkerdviii上單翼半金屬蒙皮戰鬥機憑藉輕盈的身姿和極佳的爬升能力,翻跟斗轉到敵機後方去咬尾是第26戰鬥機中隊的王牌飛行員們駕輕就熟的操作,當然,今晚的運氣是差了點,第一沒想到聯軍的4架dh4略帶俯衝撲過來的速度會那麼快,第二以己度人,不屑於在幾百米外就按下射擊按鈕的德國王牌飛行員們,遇到了身後這幫相比之下處於典型菜鳥級別的聯軍飛行員的挑戰,500米的時候就開始瞄準,300米開外居然就射擊。

而且,居然還是飛在前頭的兩架dh4不約而同的向著落在最後的那架fokkerdviii開了火,居然還打了提前量和時間差,勃朗寧12。7mm重機槍的霸道和犀利殺傷力在這個夜晚的烏克蘭邊界上空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