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都還沒真正建立起來!徐樹錚打造的那個安福系不過是個鬆散的政客俱樂部而已。
第五百三十七章 聯邦的版
1918年7月19日烏法聯軍司令部烏法戰役勝利的訊息使得全世界各地的賀電雪片一樣的飛到烏法來,當然,祝賀伏爾加聯邦成立的幾乎沒有,賀電主要是祝賀協約國聯軍旗開得勝,獲得對蘇俄政權和布林什維克分子的一次重大勝利。
新成立的伏爾加聯邦首府被選在了薩馬拉而不是烏法,原因很簡單,烏法可謂偏安一隅,這會兒是大後方,距離薩馬拉和薩拉托夫都太遠,更不要說察裡津,而且,烏法和烏法大平原上主要生活的居民是巴什基爾族,而伏爾加聯邦的民族政策顯然一如既往的秉承了中國王倡導的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王庚設計的政治架構中,同一個政權內部各民族所享受的權利和義務是一致,他們因為是國家的公民而享有這些權利,並不因民族和膚色而有什麼不同,當然,在官方的政策和檔案中是這麼宣傳也是這麼執行,至於在政府官員、軍隊和老百姓當中,個人自有心裡一杆秤,真正要達到世界大同、民族歸一的境地嗎,還有遙不可測的路要走。
伏爾加聯邦的首府放在薩馬拉,除了因為地域位置和民族問題之外,更重要的體現了一種進取精神,既然是伏爾加聯邦,那上游可是要到北海的,下游得到裡海,剩下的想象空間就留給有心人去自己揣摩。
新成立的伏爾加聯邦,初始階段就被王庚裝進去了以下自治共和國和州:巴什基爾自治共和國、奧倫堡州、薩馬拉州、薩拉托夫州、烏拉爾州、察裡津特別區1、巴什基爾自治共和國,首府在烏法,面積14。36萬平方公里,根據烏法戰役疏散時的統計,總人口約150萬,其中巴什基爾族佔60%,韃靼族約20%,俄羅斯族約15%,剩下5%是其他少數民族,巴什基爾自治共和國疆域基本覆蓋了整個烏法大平原。
對王庚來說,是叫烏法州或者巴什基爾州,還是向王庚前世那樣,叫巴什基爾自治共和國,讓聯軍總司令很有猶豫了一會兒,最後還是宇都宮太郎的話讓王庚決定就叫巴什基爾自治共和國。
聯軍副參謀長、日軍統帥宇都宮太郎陸軍大將,附耳對王庚說的是,“日後咱沒準還得把波蘭、芬蘭、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南邊的喬治亞都弄過來呢,到時候總不能叫烏克蘭州和白俄羅斯州吧?我瞅著就叫自治共和國挺好,聯邦聯邦的,轄幾個國才名正言順麼聽起來提氣啊!總司令閣下!”
烏法戰役摧古拉朽般打垮了蘇俄紅軍主力,讓聯軍中的日軍統帥很有點信心滿滿和自我膨脹起來,就是想想西邊和南邊還有那麼多富饒的土地等著自己去征服,當然,是跟著中國王帶著聯軍一起去征服,宇都宮太郎就夜不能寐,興奮的一晚上能換好幾個侍女暖被子。
2、奧倫堡州,位於烏拉爾山南麓,烏拉爾河畔,烏拉爾河從東向西流過,南部與哈薩克草原上的阿拉什自治共和國相鄰。面積12。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0萬,首府奧倫堡。
奧倫堡(opeh6y?0?7pг,俄語拉丁字母拼寫:orenburg)早在1743年就已經建城。是沙俄控制中亞和西伯利亞的戰略重鎮,也是當初帝俄派出新式伊瑪目籠絡中亞各汗國的基地。同時也是當年沙俄帝國出發征服哈薩克的起點。
去年十月革命後,奧倫堡州原本屬於南邊那個哈薩克大草原上的阿拉什自治共和國所有,不過阿拉什自治共和國掌權的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而奧倫堡呢,先是被布林什維克分子推翻當地市政府,成立了奧倫堡蘇維埃,接著又被當時還在高爾察克麾下廝混的彼德羅維奇騎兵師佔領了一段時間。
之後,蘇俄紅軍東方面軍第四集團軍勒熱夫斯基的部隊,又攆兔子一樣攆走了彼德羅維奇的哥薩克騎兵,奧倫堡則再次落入蘇俄手裡,到後來第四集團軍主力北上參加烏法戰役,奧倫堡則被南下迂迴作戰的烏法聯軍李鳴仲部攻克,這塊地盤轉了這麼多次手,最後就成了聯軍扶持下的伏爾加聯邦下轄的奧倫堡州。
3、薩馬拉州(camapckaro6лactь),薩馬拉州位於東歐平原東南部,伏爾加河就在西部流過。面積5。36萬平方公里,人口100萬。首府薩馬拉市位於伏爾加河岸,和對岸的塞茲蘭隔岸相望。
薩馬拉州的主體就是首府薩馬拉市(cama?0?7pa,俄語拉丁字母拼寫:samara,英語:samara),這地方在王庚前世,於1935—1991年稱為古比雪夫(ky?0?7n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