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三日,青島口迎來華夏軍第二批北上將士,一共兩萬人,旋即乘列車趕往濟南。當日的《民生速報》對此情景有極為詳細地描述:華夏軍軍威雄壯,十趟軍列連綿不絕,各種各樣的軍械堆積如山。原本正常行駛的青島口至濟南府每日兩趟的列車,不得不暫停執行,以為軍機之避讓。
這份報紙在八月二十五日便被吳三桂派人送到了阿濟格手中,阿濟格兵至開平中衛。九月一日,已經兵臨錦州的多爾袞,同樣看到了這份報紙,然後傳令三軍加緊地發。
八月二十八日,吳三桂於靜海堅守數日後,再退至天津衛,至此,他偷襲天津衛之後,華夏軍撤離被佔據的地盤,全部被收復。而顧家明領兵自運河東抵達運河南岸,發覺吳三桂守備森嚴,便繞道大沽口,意欲在此建碼頭,為海軍登陸做準備,在衛河北岸,與趕到的阿濟格部前鋒相遇,雙方激戰,阿濟格部折損了千餘人馬,而顧家明兵少,也只能退回南岸。
到此,此次大戰便又回到了天津衛,這一戰開始之所。
六一八、殺氣一時作陣雲(二)
大沽口北。
阿濟格勒馬於此,望著流入大海的海河,只覺得心情激盪。他以手捫胸,長長吁了一口氣。
當初,便是在此處南岸,多爾袞吃了一次讓滿人實力大損的敗仗,滿人的內部矛盾眼看要因此激化,而多爾袞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將黃臺吉毒死在行軍營中,然後又憑藉極為出色的權謀,拉攏分化,這才控制住了局面。此後,多爾袞證明了他擁有不遜於黃臺吉的能力,無論是軍略還是政略,都得心應手。
嚴格來說,此時滿清的實力,比起黃臺吉時是增長了而不是削弱了。阿濟格聽那些漢人說,俞國振在南方,以幾個資料來判斷一國的綜合國力:人均糧食佔有量、人均鋼鐵佔有量、人均水泥佔有量、人均教育資源佔有量、人均壽命、人均醫生數量、嬰兒的死亡率等等。幾乎所有的資料,多爾袞統治的這七年中,滿清都有極大的進步。
雖然此前並無這資料記錄,可是阿濟格能體會到這種地步。
只不過他們的進步,和華夏體系相比,則少得可憐,甚至在一些關鍵資料上還遠遠比不上南明小朝廷。
《民生速報》曾經有過一份報道,這份報道中對如今華夏大地上並行的諸勢力接受新事物能力進行了量化評估。評估的結果,如果以華夏體系對於新事物的接收能力為一百點來計算,那麼李自成殘餘下來的闖軍系統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三十七,南明政權接受新事務的能力是二十五,而滿清則只是十三點。
並且,速報上對這個數字的評價是:如果不是外有強敵,滿清會本能地反對一切技術進步。為了防止火器影響到他們在弓箭上的優勢。他們甚至巴不得全天下的火槍變成燒火棍,沒有外界的壓力,他們的火器部隊會迅速廢棄。卻不是鑄劍為犁,而是藏在陰溼的角落裡任其腐朽。
這個評價,阿濟格當然是聽不到的。他只是來到這個曾經改變了建虜歷史的地點,極目南望,忍不住感慨,不知道這一戰是不是又將決定滿人的命運。
一定會的,我們一定能勝,入主這中原大地……
他正暗自祝祈之時,便見著河對面,一隊人馬緩緩過來,看對方模樣。正是華夏軍。阿濟格眉頭一聳,便又想到昨日在這邊上的遭遇戰,千餘名華夏軍原本正在海河口搭浮橋。準備在此過河。繞道天津衛之後,截斷吳三桂的退路。恰好與他的先鋒相遇,雙方在此激戰了半天,最後他雖然將華夏軍趕回了南岸,可是卻付出十倍於敵的傷亡。
然後他看到那群人中,有人將手舉在額頭,顯然,那是在用望遠鏡觀察他這邊的情形。阿濟格同樣舉起望遠鏡,看到的是一張年青得過份的臉。
“華夏軍上下都年輕啊……當真是生機勃勃,與之相比,大明垂垂老朽,實是不堪一擊。”阿濟格心中暗想,不知不覺中,他內心也有了些自己老去的感慨。
“王爺,他們在做什麼?”因為在黃臺吉死後,阿濟格審時度勢,開始幫助多爾袞,因此他如今也被封為了郡王。在他身邊,一個部下小心翼翼地問道,臉上隱約有憂色。
“唔……似乎在指指點點,莫非還想於此強……”
話正說到這,突然間,阿濟格聽到遠處隱約有隆隆的聲音響起,阿濟格頓時一驚:“是蒸汽船……看來對面的顧家明還不死心,調來了兵船!”
華夏軍在水面上的優勢,幾乎是無解的,建虜在陸上雖然屢敗,卻還有與華夏軍交戰的勇氣,但在水面之上,建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