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糧食這種無論王公貴族,富商巨賈,平頭百姓都需要的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很大,臨安作為主戰場,造成無數的難民,這一需求就更大了,可以說已經達到了天文數字,要是從梅關運送,成本太高,收效甚微。如此大規模的運輸,根本就承受不了。經過考慮後,李雋決定走海路,時間短,運量大,更重要的是不給百姓增加負擔,可以讓不堪其苦的百姓獲得喘息的機會。
文天祥等人只覺眼睛一亮,讚道:“好好好。”
陳宜中不無遺憾地道:“不過,朝庭沒有可供御貨的港口。焦山一戰後,蒙古人確立了水軍的絕對優勢,是不會給我們機會的,原本處於杭州灣的港口將不能再使用。”(按:杭州灣一說在宋代是沒有的,為了讓讀者更好的理解,不用去查歷史地圖,我就用現代名了。)
陳宜中所言是真的,焦山一戰後,南宋水軍損失慘重,元朝水軍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以伯顏的精明絕對不會給南宋運輸物資的機會,必然要實施打擊。
這事,李雋早就考慮成熟了,微微一笑,道:“我決定等條件成熟後在這裡修建一座港口,專門御載物資。嗯,就叫寧波港吧。”他指的是杭州灣最靠前的地方,道:“在這裡修建港口的好處是因為有舟山群島,可以在上面建築防禦工事,制衡蒙古水軍。港口要修建大量堅固的防禦工事,要保護好船隻。在離寧波港四十里的地方,修一座城市,就叫寧波城吧。作為中轉站,用來貯存物資,派重兵防守。”
頓了頓,道:“從臨安開始,修一條公路,通到寧波城,再向東,通到寧波港。如此一來,江南之地的特產可以透過寧波港運到廣州,再裝船銷往海外。南方的物資可以暢行無阻地運到臨安。”
文天祥他們都知道一條陸路運輸的教訓,就是成本太高,而運輸量小。原因在於民夫的糧食難以解決,自帶糧食運糧食,等運到目的地不僅把自帶的糧食吃光了不說,說不定連運輸的糧食都給吃得七七八八了,這是非常讓人頭疼的事。就算採用接力式的運輸方式,成本也太高。要是真如李雋所說,走海路,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按:民夫遠途運輸糧食真的會把運輸的糧食吃掉,這在歷史上是存在的。)
文天祥不無擔心地道:“我們可以把防禦工事修得很堅固,可以很好地制衡蒙古水軍。臣擔心,要是蒙古水軍繞過寧波港南下,去攻擊我們的運輸船隊的話,後果會非常嚴重。”
李雋點頭道:“履善所言不無道理,朕決定走近海路線,不要離開海岸太遠,一旦遭到攻擊,可以向附近的港口停靠,獲得保護。所以,沿岸的港口都要修繕,加強防禦工事。不過,這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重建水軍,取得制海權才是上上之策。各大船廠要開滿工,加快戰船的生產,我們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重建水軍。
“另外,這些港口還可以作為補給站,給南下北上的船隊提供蔬菜、糧食、淡水,還要修些收費適中的旅店,供船工水手歇息用。”
李雋一向認為“開明的多元化和諧社會”可以使百姓獲得很好的福祉,他的施政總是那麼溫馨,富有人情味。
這次御前會議,李雋圍繞即將到來的臨安保衛戰進行了全方位部署,涉及到軍事、經濟、貿易、科技、教育、民生、民權等方方面面,其影響是深遠的。可以說,這是李雋到達另一時空以來發布的施政綱領,自此以後,在他治下的華夏逐步向他推崇的“開明的多元化和諧社會”方向發展。
第十五章 新式科技(上)
“有父子兩人住在山上,他們都是樵夫,以賣柴為生。父親的眼睛不大好使,看不大清楚,他趕牛車的技術卻是一流。兒子的眼睛很好使,就是趕牛車的技術不太好,兩父子每次去賣柴都是父親趕車,兒子看路。經過彎道時,兒子就會說:‘爹,轉彎了’,父親聽了兒子的話,趕著牛車轉彎。
“一次,父親生病了,兒子只好一個人趕著牛車去賣柴。經過彎道時,牛死活不轉彎,你們說要用什麼辦法才能讓牛轉彎?”李雋穿著一襲藍色緞面單衣,坐在一塊青石條上,抹著額頭上的汗水,給士卒們講故事。李雋在模範師任師長時就經常和戰士們拉家常,講故事,看著士卒一張張緊張而期待的臉龐,彷彿又回到了那段軍營生涯。
高達赤著上身站在李雋對面,熱切地看著李雋,胸口上還有幾條和士卒對練時給抓傷的爪印,身上的汗水在陽光照射下好象透明的珍珠,晶瑩透明。
文天祥一襲輕便朝服,人又俊美,一副玉樹臨風的俊美姿態,坐在李雋右邊,歪著脖子看著說故事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