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遠規模地戰爭本身具有的破壞力就夠驚人的了,再上加蒙古軍隊是人類歷史上出了名的掠奪成性的軍隊,搞破壞是他們天生的本領之一,伯顏數十萬大軍在江南活動多時帶來的後果是非常嚴重。 不少房屋給他們破壞,不少老百姓給他們殺死。 不**女給他們**,堪稱一場浩劫。
要不是忽必烈準備收買江南人心,嚴旨不準擄掠,蒙古軍隊地掠奪有所遏制的話,依蒙古人攻佔一地屠一地地傳統,現在的江南是不是還有老百姓都成問題。
至於郭侃大軍,為害倒不是很大。 因為一到江南就給李雋包圍了,根本就沒有為害江南的機會,要不然的話肯定是雪上加霜。
好在李雋責成文天祥把這些逃難的老百姓向嶺南一帶轉移,進行有序的疏散,才避免了更嚴重後果的出現。
大戰結束了,南宋取得了勝利,逃難地老百姓想重回故鄉,數目眾多。 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如何安置他們,如何重建江南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中國人重感情,對故鄉情有獨鍾,他們想重回江南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重建工作在文天祥的主持下已經開始一段時間了,但那時主要精力放在與郭侃大戰上。 重建工作自然是不能進行得更快。 大戰結束後接踵而至的卻是大規模的更換裝備,整訓軍隊,準備收復五地,重建工作仍然提不上議事日程。
現在的局勢更加穩定,五路大軍齊出,掃蕩五地,雖然仍有很繁重地軍務要處理,但相對來說已經輕鬆多了,李雋自然而然地把精力轉移到重建工作上來了。
李雋的話一落,文天祥道:“皇上所言極是。 臣也認為重建江南已經是刻不容緩的急務了。 依目前情勢來看。 原本逃難到嶺南的老百姓有很大一部分要重回故土,朝庭要幫助他們。 讓他們回到故鄉後不至於捱餓,不至於受凍,要他們有飯吃,有住處。 臣先前採取過措施,搭建了不少簡易房屋給他們遮風擋雨,也開了粥棚,也鼓勵他們開懇田地,恢復生產。 只是由於朝庭當時與郭侃大戰,這一工作的進展仍是很緩慢。
“現在,仍有不少老百姓沒有住處,沒有飯吃。 有好多老百姓是吃住出恭都在一個地方,那就不是人住了,和養牲口的圈棚差不多。 這都是臣地罪過,請皇上責罰。 ”文天祥是個正氣浩然之人,想到這些老百姓過的苦日子就忍不住悲慼,沉痛無已。 出恭就是拉撒的意思。
在座之人李雋,文天祥,李庭芝,陳宜中都去視察過江南老百姓的境況,確如文天祥所言,很是震憾人心,當然不是好的震撼力,而是很不好的震憾力。
江南一直是歷朝歷代最受重視的地方之一,要是不把江南重建起來的話,這個大錢袋子、這個大糧倉就沒了,對於朝庭、對於中華民族來說都是犯罪。 李雋自然是深知其中的重要性,決定抓緊時間恢復江南盛況。
文天祥的話讓李雋他們想到視察時地情景,悲上心頭,一片默然。
李雋是個敦厚長者,對老百姓地處境感同身受,忍不住流下了眼淚,抹了抹眼淚,堅決地道:“所以,朝庭無論如何也要儘快重建江南,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就是再困難百倍,朝庭也不能拋下老百姓不管。 ”
他的話擲地有聲,讓文天祥他們聳然動容,一齊道:“皇上仁德!”
“皇上,臣以為可以借給老百姓銀子,要他們自己修房子,等房子修好了,再把銀子免除了。 這樣一來,要不了多少時間,江南又會廣廈千萬間,老百姓就會復業,又會重現江南富饒盛況。 ”李庭芝想了想,開始建議。
李庭芝初到揚州之時,揚州兵禍不斷,房屋毀壞,不少老百姓開始逃難,他就是用地這套辦法,把錢借給老百姓,要老百姓造房子,等老百姓把房子造好了再免除借給的錢,沒多少時間揚州就恢復了昔日的繁華。 現在,他重提這一措施。 可以說是經驗之談。
陳宜中接著發表看法,道:“皇上,臣也以為祥甫所言極是有理。 臣在廣州時,為了安置逃難地老百姓也曾採用過類似的做法,借銀子給老百姓,要他們修房造屋,等修好了再免除一半。 接著又免除一半。 幾次下來,現在已經全免了。 ”
李庭芝。 文天祥和陳宜中都是股肱之臣,他們的辦法都是試驗過的,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已經“試點”過的,斷無不行之理,李雋卻並不贊同,道:“你們的辦法是好地,在當時的情況下也是切實可行地。 不過。 我想了很久,還是覺得有一個問題,就是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