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順勢接任了他的職務。如果是在平常,伍德先生會很高興獲得晉升,可現在的局面真是糟透了。
面對第一副局長的質問,紐約警局的一堆高階警官們無言以對,現場搜尋正在進行中,查驗,取證,問詢,搜尋,一切都在以超常的速度進行。但抓住罪犯還是需要時間。
可現在的問題是,紐約警局缺的就是時間。
由莉娜。福克斯的綁架案引起全美關注,甚至連總統先生都打來電話詢問具體情況,媒體記者更是狂發報道,無數人都在注視紐約警方解救人質的進度。
可折騰了兩天,結果是什麼?
綁匪全掛,人質救出來了,完美的結局?不……,局長掛了!
原本是皆大歡喜的勝利場面,竟然一百八十度大轉折,徹底成了紐約警局歷史上的恥辱——兇手當著現場一百多號警察的面,一槍打死了呼救逃命的布拉頓局長。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透過媒體終端看到這一幕。
輿論當即就一片譁然,這下別說總統先生了,整個美國上下一邊倒的要求警方立刻抓捕兇手,維護社會治安和警局尊嚴。
可第一副局長伍德先生卻感覺自己猶如坐在火山口上一般,隨時可能被爆發的民意吞噬。因為這起案子看似普通,但明眼人都知道不太對勁,尤其是布拉頓局長逃命的過程,疑點太多了。
不過現在的關鍵是把兇犯抓回來,只要把那個叫維克多。雨果的小子逮回來,整個事件的壓力能減少大半。那麼麻煩來了,那小子的兇悍程度遠遠超過預期評估。
在醫院的綁架案現場,兩名紐約特警被其擊斃,而緊跟著在第五大道的聖心教友會的大樓,又有三名特警死亡,兩人受傷,甚至有一人被嚇傻了。
碰到這種情況,硬著頭皮頂上來的伍德先生就想罵娘——紐約的緊急勤務小組歷來已經強悍,專業和高效著稱於世,什麼時候變得如此軟蛋了,被人像屠殺雞仔一樣連連殺死。
此刻聖心教友會的會所大樓外,停滿了各種警用和急救車輛,現場圍了一百多號警察和兩百多號的記者,場面紛紛擾擾。被裝甲車撞爛的會所大門還遍地狼藉,數具屍體被裝入屍袋,正從裡頭被抬出來。
透過移動指揮車的防彈玻璃窗,伍德副局長能看到記者們正興奮的朝前擠,試圖拍攝屍體的慘狀,一大堆現場報道的主持人正對著攝像機呱呱亂叫,渲染事件的嚴重程度。
周青峰已經被媒體譽為二十一世紀全球最危險的罪犯!兇悍程度超MAX!
一名華裔小子連連對白人制造屠殺,只要想想就知道各種駭人聽聞的標題即將出現在各大媒體的頭條位置。偏偏現在警察對周青峰的調查陷入一個僵局——所有人都知道是誰犯下的罪行,可就是抓不到他。
現在的情況,算是莉娜。福克斯幫了周青峰一個大忙。乘坐直升機逃離是當時非常正確,而且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如果是從地面道路逃離,遍佈整個曼哈頓乃至紐約的監控攝像頭都將鎖定周青峰的逃亡路線。如果從下水道離開,以現在伍德副局長焦頭爛額的程度,他絕對會強令紐約特警發動強攻。
偏偏從空中離開,警察無從追蹤。因為天上可以逃的路線太多了,四面八方隨便飛,沒有任何限制。而且也沒人看到兇犯逃往何方,紐約警察連朝那個方向追都不知道。
以直升機的飛行速度,兩三個小時足夠周青峰逃出幾百公里外。如果時間再多點,他甚至都能跑到加拿大去。這種逃離速度,讓警察怎麼進行後續的抓捕?
羞惱過後的伍德副局長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他還是寄希望於能透過某些技術手段把兇犯找出來。比如:衛星,雷達,或者通訊監聽什麼的。他已經向全美髮布通緝令,並且懸賞五百萬美元尋求線索,意圖讓周青峰陷入美國版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不過這需要時間,可能下一秒就有訊息傳來,也可能以後再也沒有訊息傳來。就在這焦躁不安的等待中,時針一步一步的邁向下午六點。三天的時間馬上就要到了,大災變就要來臨。
可就在下午五點三十分左右,有個訊息傳來:說有人報警找到了那架搭載周青峰和莉娜。福克斯逃離的直升機。
“在哪裡?在哪裡?在哪裡?”伍德副局長興奮的問道,他現在不怕周青峰惹事,就怕他藏得無影無蹤,“那個混蛋還在美國嗎?”
來彙報的警員連忙點頭道:“嫌疑犯沒有逃離國境,實際上他……。”
沒逃出國境就是個天大的好訊息,這樣不需要牽扯外交方面的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