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康他本就比尋常孩子要聰明很多。”筱雨道:“這是我們的幸運,你不要有負擔。”
筱雨頓了頓,道:“他早點懂事,我們也能早點將西嶺諸事交託給他,早一日回大晉,與親人團圓相見。”
康康才只有四歲,即便再聰慧,至少也要等他十歲以上了,方才能讓他接過西嶺事務。楚彧和筱雨對此都有共識。
對筱雨來說,她更希望兒子能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
只可惜,康康懂事太早,就註定了他的童年與別的孩子也不會一樣。
“楚將軍,你同西嶺的眾臣都商量好了嗎?”
筱雨和楚彧坐了下來,姬元安湊上前去問道。
李明德、包勻清和扈三彎都坐了過來,也都看著楚彧。
“西嶺諸臣對我們商量後的結果可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李明德問道。
楚彧搖頭:“事項太多,怎麼可能一個朝會便將所有事情都定個清楚?我讓玉芝王將事項分割開來,分配給該分管此事的各個部門。現在要等著他們的回覆。”
李明德輕鬆一笑:“你這樣倒是省了不少事。”
包勻清大咧咧地說:“事關西嶺,自然要西嶺諸人殫精竭慮。楚將軍好歹也已經忙碌了近十日,休息休息又有什麼要緊。”
扈三彎淡淡頷了首,倒是沒說什麼。
要筱雨說來,扈三彎和包勻清的性子其實很相近。但包勻清遊走商場之中,油腔滑調從來不缺練習,性情仍能保持。
扈三彎卻是行走官場之中,多是與古板臣子們打交道。久而久之,他也變得言語謹慎起來,當初那種想說什麼便書說什麼的性子早已收斂。
“等西嶺眾臣確定了合作方案,我們就要開始實施起來。皇上那邊給我們定的時間,我們最好能夠在今年大年之前趕回京中。”
李明德頓了頓,開口說道:“這樣一來,我們的進度也相應的要加快些才行。”
楚彧頷首,道:“西嶺如今對政令的執行還是很暢通的,對這一點倒是不用憂慮。”
包勻清笑道:“楚將軍在西嶺看來也是站穩腳跟了,有楚將軍在中間,西嶺和大晉之間的合作定然順利。”
楚彧笑道:“包七爺這話可說得讓我有些無地自容了。”
“楚將軍何必謙虛。”包勻清由衷地道:“這幾年,你們在西嶺是真的辛苦了。西嶺對你們來說,乃是異國他鄉。最早來西嶺時,你們恐怕每晚都睡不好吧。”
包勻清這樣一說,倒是讓楚彧和筱雨想起了那時候。
初來西嶺,對一切都不熟悉,也不知道周圍的人是敵是友,只能在逐漸的摸索中漸漸掌握一些權勢,保障自己的安全。
在一個接著一個掃除了行進路上的障礙之後,他們終於在西嶺站穩腳跟了。
回首往事,現如今的楚彧和筱雨卻都能報以微微一笑。
如今看來,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們就不要憶苦思甜了。”筱雨輕笑一聲,道:“現如今最重要的,是西嶺和大晉合作的事宜。邊界能夠和平,兩國能夠共發展,那就是一個雙贏的結局。”
西嶺群臣對大晉使團的到來也是十分重視的,上林奎琪將合作具體事宜規定分發到了與之相關的部門之後,各部的大臣們在其內部都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行商和醫道兩塊,眾臣都沒有太多的意見。西嶺要向大晉學習醫術,要與大晉通商,那都是民間之事。雖然貴族們對此有些不滿,覺得貧民小戶看什麼醫,學了也是白學,但想著楚彧和筱雨對待從前的奴隸們的態度,他們也就不敢開口表示異議。
爭論得比較多的自然是文、武兩大塊。
官制上的劃分,在大晉使臣還未來西嶺之前,就已經被楚彧和筱雨逐步給改化了。如今西嶺的官制和大晉的官制雖然不盡相同,但更多的是在稱謂和管轄範圍上面的區別,實際上卻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就這一點來說,西嶺自然不會傻到再去質疑楚彧已經定下來的規制。
讓西嶺眾臣們比較難以接受的,是楚彧與大晉使臣敲定的派選官制,以及從民間大招人才的規定。
這項內容中明確提出,西嶺要向大晉借用二十名官員,前來輔佐西嶺在其位上的官員,對官員任制進行引導點撥。而西嶺民間百姓們的選官,大晉過來的這二十名官員也可參與其中。
此項內容難免讓西嶺的文臣覺得這是在向大晉示弱,顯得西嶺無人可用。
而在武這一塊上,也有一項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