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

談笑無還期。

【註解】:

1。別業:別墅。

2。中歲:中年時代。

3。勝事:快意的事。

4。值:遇見。

5。林叟:鄉村老人。

6。無還期:無一定的時間。

【賞析】:

這首詩意在極寫隱居終南山之閒適淡泊,隨遇而安的生活。首聯敘述自己歸隱原因,中年以後就厭惡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聯寫詩人的興致和欣賞美景時的樂趣。第三聯寫心境閒適,隨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後一聯進一步寫出悠閒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談笑”“無還期”了,寫出了詩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風采。對句既純屬自然,又含隱哲理。凝鍊至此,實乃不易。全詩處處顯現出作者對佛理的參悟。

臨洞庭上張丞相

五言律詩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

空有羨魚情。

【註解】:

1。張丞相:指張九齡。

2。涵虛: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3。混太清:與天混成一體。

4。雲夢澤:古時雲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窪地區。

5。濟:渡。

6。端居:安居。

【賞析】:

這是一首“幹祿”詩。所謂“幹祿”,即是向達官貴人呈獻詩文,以求引薦錄用。此詩歷來被推為詠洞庭湖詩中之佳作。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張九齡為丞相,作者西遊長安,以此詩獻之,以求錄用。詩前半泛寫洞庭波瀾壯闊,景色宏大,象徵開元的清明政治。後半即景生情,舟楫、垂釣、羨魚都不離眼前的湖水,巧妙恰當地表達了詩人的干謁求仕之心,。全詩頌對方,而不過分;乞錄用,而不自貶,不亢不卑,十分得體。紀昀評此詩說:“以洞庭託意,不露幹乞之痕。”

孟浩然

(689…740),襄州襄陽人。年輕時曾到吳越漫遊,後到長安,應試不第,退隱故園,以詩自娛,五十二歲病死。有《孟浩然集》。孟浩然善於用五言詩描繪山水和田園景色,他是唐代第一個山水詩人。孟浩然的詩淡雅自然,善於用白描筆法繪出一幅幅天然圖畫。

與諸子登峴山

五言律詩

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

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蹟,

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

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

讀罷淚沾襟。

【註解】:

1。峴(xian4)山:又名峴首山,在湖北襄陽南。

2。代謝:交替,輪換。

3。勝蹟:指上述墮淚碑。

4。魚梁:魚梁洲,其地也在襄陽。

5。夢澤:雲夢澤。

【賞析】:

詩意在弔古感今。開首兩句揭題,從大處從宏觀落筆,平凡真理信手拈出。第三句的“江山勝蹟”照應“人事代謝”;第四句的“我輩登臨”照應“往來古今”極為粘合;五、六兩句寫登臨所見;最後兩句扣實,真有“千里來龍,到此結穴”之妙。此詩把歷史與現實、寫景與議論融為一體,清遠自然而又深沉感人。

宴梅道士山房

五言律詩

孟浩然

林臥愁春盡,

搴帷覽物華。

忽逢青鳥使,

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開火,

仙桃正發花。

童顏若可駐,

何惜醉流霞!

【註解】:

1。搴(qian1)帷:揭起帳子。

2。青鳥:神話中鳥名,西王母使者。這裡指梅道士。

3。赤松: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這裡也指梅道士。

4。金灶:道家煉丹的爐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