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2部分

高的光榮。

明天殺戰便是你死我活,雙方皆不捨這個多年老朋友,餘律令空空的眼眶竟湧出淚水來。

看到萬骨枯拖著孤單的身影離開城池,餘律令振臂一呼,盡抒心中的感慨。

“你也是個蠢才啊!蠢——才!”

戰鼓擂響,旗幟飄揚,聞擊鼓,思良將。

殺戰展開。

354

第 六 章 攻城萬骨枯

山雨欲來風滿樓。

時值初秋,晚來天欲雨,寒風颳起落葉,墓陵冷清整列,千多座墓碑全刻寫上“神武大軍”彪炳戰績,“武國”以武揚威,凡沙場殺戰死傷軍兵均封以最高榮譽,能葬於此,是軍人一生最高成就。

細雨��,氣氛蕭瑟,六萬黃、紅、黑旗兵全肅立於募陵前,額上全紮起白布條,寒雨沾溼衣襟,黑鴉枝頭吹奏喪曲,風在和應。

雖冷,仍神情肅穆。

噤聲,怒火卻在心內燃燒。

寧靜,但殺氣沖天。

為首三名都尉直接隸屬一品天武大將萬骨枯,曾二十次伴隨萬骨枯出征,均有獨特絕殺技,殺敗敵軍紀錄為數過千,全是萬骨枯心腹愛將。

黃連苦--年屆四十,長髮飄逸,身高七尺,銅皮鐵骨,一臉愁苦,喜怒不形於色,擅於密林殺戰,統領“黃旗兵”二萬。

江湖險--年三十五,龐眉廣目,膀闊腰圓,聲若洪鐘,不怒而威,兩把“掩月刀”長掛於背項,永不離身,擅於大漠拒搏,統領“黑旗兵”二萬。

毛大志--年三十二,相貌威武有神,雙臂粗如牛腿,兵器“抓槍”,槍刃長一尺五寸,刃後有四逆須,杆長六尺,前二尺上布有鐵刺,於攻城、破城,統領“紅旗兵”二萬。

忽爾擂鼓一聲震響,一騎踏上兩排軍兵所開出的泥路。

再一聲擂鼓震響,兩排軍兵齊心齊聲高舉兵器,“喝!”

披甲駿馬嘶叫一聲,昂首闊步,鐵蹄衝上陵墓,馬背上身穿鐵甲的萬骨枯一揮龍頭大刀破碎“一品天武大將--萬骨枯”墓碑,三旗戰兵立時歡呼吶喊,擂鼓手激動敲打擂鼓,大旗手搖旗揮舞,為主帥安全而歸軍心大振。

黃連苦上前把領軍出戰的“虎符”交還萬骨枯,原來往“餘宮城”送“龍座”給餘律令前,萬骨枯早定死志,還為自己打造石碑,可是一生重情的餘律令未能把握機會,令萬骨枯失望之餘也盡將一切交代了結。

萬骨枯手一揚,三旗兵立即肅靜佇立,喝道:“紅、黃、黑三旗兵大都尉聽令!今日出戰‘餘宮城’,凡得一首級賞賜黃金百兩,殺十敵,賜爵一級,殺一百,授田一頃。”

陣前獎肋軍功,三旗兵殺意更昂揚,羊角吹響,浩浩蕩蕩邁步前進,摧毀“餘宮城”,斬殺餘律令,殺!殺!殺!

黃沙萬里,征戰幾人回……

萬骨枯及三位大都尉率領下,三旗兵合六萬人直搗“餘宮城”,奇怪的是餘律令並沒派出軍隊於中途攔截,大軍施然集結在“餘宮城”外偌大黃土坡前。

整個“餘宮城”城樓水靜鵝飛,不見有守城兵作出戒備,三旗兵曾出戰不下十次,每一次在中途都遇到敵軍頑強反抗,像這一次輕易抵達城池實在太過不尋常。

萬骨枯環伺城池外,只見大片黃土地上星羅橫布高逾十多丈,有三十幢儼如烽火臺模樣的建築,俱以木材簡陋搭建而成,只用大木柱在支撐,看來並不穩固。

昨日萬骨枯前來時仍未見這些奇怪建築,顯然是在他離開後餘律令遣人倉卒建造,即表示烽火臺必然有詐。

餘律令一向心思縝密,尤其對軍事戰術、攻防兵器甚為重視,每一戰皆全力以赴務求必勝,為何會有如此明顯的“詭計”?惟只讓大軍盤踞於他們防守線始終不能攻入城內。

為要一探虛實,黃連苦指揮一百個穿著普通鎧甲的步兵,分以十隊,每十人一隊,各持盾牌步入烽火臺陣。

十隊先鋒步兵亦步亦趨,各自接近烽火臺約十丈依然不見有動靜,忽聞號角長鳴,每幢烽火臺上均閃出幾名“餘兵”,各自持著強弩搭射縛有桐油布條的弩箭射向各步兵,步兵身穿的普通鎧甲是由很多塊小鐵片層疊造成,火舌自縫隙中竄入,炙熱火燒。

佈防線外的三旗兵見狀立即拉弓搭射烽火臺的“餘兵”,但“餘兵”一擊得手便又躲入機關內匿藏。

如此簡單的設計就是餘律令阻擋萬骨枯大軍攻城的計策?只不過是不讓三旗兵接近城池,沒有想過直接迎戰?烽火臺雖高逾十丈,近距離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