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地買書,最先在我們這代人中流傳起來的漫畫是日本的《聖鬥士星矢》。那時候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一個願望,就是渴望被帶到一個地方進行神秘的訓練,最後成為英勇無敵的一個傑出人物。
我沒能被帶去那個神秘的地方,卻接到了中學的一張報到通知,裡邊宣佈我已成為它的一員,並且要我在整個暑假裡好好地進行復習,準備開學的分班考試。通知裡還特別強調:成績優秀的同學將被分入重點班。
以前在內地時就知道重點班什麼的,因為自己沒有親身經歷,還是有些神秘感的。現在經常看到報紙上還在爭論,有說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怎麼怎麼不好,也有說分了重點班和普通班有利於一部分同學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但如果讓我再次選擇,我想我還是會去拼搏一下的。
大部分人都具有出人頭地高人一等的感覺,我也不例外。況且從小學一路上來我的成績都是非常優秀的,我希望自己能在優秀的人群中得到更好的提升,成為真正的傑出人物。而且大人們也經常對我們說,進了初中的重點班,就有一半的身子跨入了重點高中的大門。對我們這些從小就被告之必須上大學的小孩子來講,有什麼比一路順風地上高中上大學更重要的事呢?
那時深圳的初中不是像現在這樣劃區直升,而是像中考一樣的考試。就是說,只能憑考試才能進入一個理想的學校。其實,這樣是很公平的。不管你是有錢還是沒錢,有權還是沒權,不管你住在別墅還是住在貧民窟,一切以分數為算。我進的這個學校是省重點中學,分數達不到的,想進這個學校,得按分數一分一分往下降,一個擇校生學校要收幾萬塊。據說,有好幾個班的學生就是拿錢來讀的。
本來父母是想讓我在老家讀完小學,轉學到這邊來讀初中的,一聽說透過考試可以進重點,媽媽喜出望外地把我從老家帶來。現在想想他們也是走了一步險棋,四月份時,我還在老家讀“六下”,他們一個決定,就把我帶到深圳來參加六月份的升學考試。那兩個月可把我緊張壞了,教材不同,題型也不同,好在我的底子還可以,媽媽在等待分配工作,也能幫我一把,所以,升學考試我竟然順利透過了。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和媽媽分坐一張大桌子的兩頭,她在寫《京劇鼻祖程長庚》一書(她正好接到一份約稿),我呢,就在那裡自覺自願地複習功課。到了夜裡,我睡在床上,就幻想著重點班的模樣,幻想著重點班能把我訓練得與眾不同並且具有非凡的力量,讓過去的同學看到大吃一驚。
分班考試終於結束了,在密密麻麻的近500個名字當中,我的名字排在第十位,我被分在一班,在“一班”兩個字的旁邊還有個小括號(競賽班)。我一下懵了,怎麼是競賽班,不是重點班呢?我要上的是重點班啊。我想問一問情況,可是周圍我竟然一個人也不認識,這是因為我是四月份才從內地飛來,插在一個小學裡參加的升學考試,而且,我們那個小學真正考進這個中學的人也只有幾個。後來經過媽媽瞭解,情況終於搞清楚了。原來競賽班就是重點班,與通常的重點班不同的是,這個班擔負著學校裡的各科競賽。也就是說,一個大的競賽來了,別的班是選拔參賽,而競賽班是傾巢出動!
記得那天分班後,晚上吃晚飯時,爸爸媽媽還喝了酒,媽媽說:“孩子,我們才來深圳幾個月,你就打了一個漂亮仗,父母感謝你,你為我們省了許多心,希望你努力再努力。”
我的競賽班生涯,就這麼開始了。
在短短的三年中,我們參加了無數的競賽,中學開的八門課,幾乎門門都有(語文和數學年年都有),最搞笑的是,我還參加過“新三字經”電視搶答賽。
二、老師們的“競賽”
進校第一天我們就受到了非常嚴格的紀律約束,去操場要列隊進入,一起入座,一起站立,班主任老師在臺上講話不能插嘴不能評論,老師發言完畢要即時鼓掌。那時候,我想我是進入了一個軍營。但因此我們也都感到了自豪,因為我們的身份(競賽班)是值得自豪的,我們是優秀的,我們理所應當該感到驕傲。我曾看到過一篇文章,說哈佛大學的學生一個個都嚴於律己,他們凡事力爭第一,在他們的意識中,只有優秀的人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和接受別人的追捧讚譽。我想老師當時大概也是處心積慮地培養我們這一批人的這種觀念,讓我們潛移默化地在這種觀念中,把自己鍛鍊成“凡事爭第一,拿到好的名次、好的成績,無愧於競賽班的榮譽”的尖子生。
可惜這位老師才給我們上了兩節課後就離開了。據說是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