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朱由檢的大腦中充斥著對大明處境的擔憂,所以平時所做的是事,基本上都是圍繞大明的中興,有時難免會做些違反大明體制的事。
比如,進入軍營,就是違反自成祖以來的祖訓。現在他是未成年人,打著鍛鍊身體的幌子,別人也沒怎麼重視他,一旦成年後,如果還賴在軍營,不去封地,難免會遭到言官的彈劾。
大明的言官,本來是為了監督各地的官員,從雞蛋中挑骨頭,專找官員的不法之事進行彈劾,目的是在都察院之外,增加一重保險,讓官員廉潔自律,出發點固然是好的。
但任何一項制度,在極端的腐敗面前,都不是萬能的。隨著大明政治的腐敗,言官逐漸淪為黨爭的工具,言官們要麼對貪腐之事熟視無睹,因為他們也是主角之一;要麼在首腦人物的帶領下,對某一事件狂轟濫炸,連皇帝都忌憚三分。
但進入軍營是皇兄同意的,還撥了一萬兩銀子,應該不是為了這件事。到底是什麼?朱由檢實在想不明白,也就沒再去想,反正一會就會知道答案。
一名年近六旬、臉上面板皺得像黃牛脖子的老太監抖了抖寬大的宮褲,他看了朱由檢一眼,發現朱由檢已經端端正正地跪在自己的面前,於是拉開黃線,展開聖旨,朝南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信王朱由檢,善統兵,富謀略。特奉京師五軍營奮武營指揮同知,武略將軍,負責奮武營的日常訓練,欽此。”
“吾皇萬歲萬萬歲。”朱由檢差點忘了謝恩,在宣旨太監的提醒下,才謝過恩,接過聖旨。
原來是好事,還虧自己琢磨了半天。既然皇上下旨讓自己在奮武營擔任指揮同知,那自己留在奮武營就是名正言順的事了。
這和以前擔任奮武營參謀有天壤之別,參謀只是秦永年的臨時任命,隨時可能取消,即使秦永年不主動取消,一旦遭到言官的彈劾,官小位低的他根本保不住自己。
有了皇帝的任命,一般人根本不敢彈劾,即使有言官彈劾,只要朱由檢不做出謀反的事,朱由校以皇帝的身份,大可對彈劾的奏章留中不發。
“請問公公,皇帝為何奉我擔任武略將軍?”朱由檢知道規矩,他雖然貴為王爺,也要給宣旨太監謝禮,送了十兩銀子後,才打聽緣由,畢竟,每天和皇帝在一起的太監,對皇帝的心意瞭解得多一些。
“具體的原因咱家也不清楚,聽說是兵部尚書李大人在皇上面前保舉殿下的。”接過十兩銀子,宣旨太監的臉色稍稍緩和些,不過,他的聲音太難聽,比公鴨還公鴨。
雖然朱由檢的身邊不乏太監,比如徐應元就是他的貼身內侍,但傳旨太監的聲音太難聽,要不是想探聽一些資訊,朱由檢覺得看到這樣的人,晚上睡覺都會做噩夢。
送走了宣旨太監,朱由檢還在思考聖旨的事,原來是李春燁的推薦,顯然,這是一件好事,有了正式的軍官身份,便於自己訓練和掌控部分軍隊。
“殿下是否在思考聖旨的事?”徐應元並沒有離開,見朱由檢在沉思,估計是在想聖旨的事。
“應元,你說,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朱由檢雖然心中有了答案,他還是想聽聽這位近侍的想法。
“是好事也是壞事。”徐應元給出一個令朱由檢十分驚訝的答案。
“恩?應元,你說說看。”朱由檢不太喜歡這種過於辯證法的答案,每件事情,如果分析起來,都有好和壞的一面,如果這麼說,每一件事都沒有好壞之分了。
“先說好的一面。”徐應元沒有注意朱由檢的臉色,他甚至都沒有看朱由檢,長期的宮廷生活,使他比朱由檢更善於分析事情背後的陰謀和陽謀,他不是輕視朱由檢,畢竟朱由檢還太年輕,他只是抓住一切機會讓朱由檢儘快成熟起來。“殿下喜歡呆在軍營,做自己喜歡的事,有了奮武營的指揮同知,殿下的做起事來,可以更加得心應手。”
“那你再說說壞的一面。”朱由檢感覺這和自己的想法差不多,不知道徐應元所說的壞的一面,能壞到什麼程度。
“壞的一面,就是殿下從此要處在風口浪尖了。”徐應元的話聳人聽聞,“以前殿下在軍營,知道的人並不多,有了這份聖旨,殿下定然會引起更多的人關注,殿下也就可能遭到言官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猜忌。”
“這是皇兄下的聖旨,怕什麼?”朱由檢不以為然,既然皇帝都不急,別的太監急什麼?好像萬曆皇帝打算傳位於最喜歡的小兒子福王,遭到群臣的反對,就這麼僵著,福王也一直沒有去封地,直到萬曆去世。
“殿下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