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需要,朕不會和你們客氣。”朱由檢知道兩人失望的原因,大明商人的地位不高,雖然商人可以一擲千金,但沒有權利,也就沒有安全上的保障,錢財越多,越是遭人眼紅,如果能傍上皇帝,那就是商人中的無冕之王,“兩位東主資金寬裕,可以修橋補路,捐資助學,多為鄉鄰做些善事。”
“陛下,草民受教了。”李宇生敏銳地意識到,朱由檢在中五省、南五省推行義務教育,大規模修建道路,正是自己表現的時候,“草民長子隨草民行商海外,但草民的次子常駐廣州,草民這次回鄉之後,便會撥出專項銀兩,在當地修築大道、協助官府創辦學校。”
“李東主如此安排,朕心甚慰,朕提醒一,凡事要量力而行,但要有長期計劃,就像經商一樣,切不可虎頭蛇尾。”朱由檢話鋒一轉,“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不高,這恐怕也和商人逐利的本性有關,如果商人都能用合法的手段掙錢,又能適當回報社會,在資金允許的條件下,適當為百姓做些實事,商人的威望才能提高。”
“陛下,草民知道了,草民慚愧。”李宇生感嘆,不愧是君王,想的不是自己內的帑充實,而是天下的子民。
“佛家有云:眾生平等,同為漢人,為什麼要將人分成三六九等?朕全力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倡導人人平等,你們商人本身,也要愛惜自己的羽毛,遵守大明的律法,不爭黑心錢、昧心錢,兩廂努力,何愁不能消除身份上的差別?”
第459章最好是香水
“陛下,商人的地位真的能夠提高?”劉芫芷見李宇生尚在思考,終於插了一句。
“縱觀漢民族的歷史,除了北宋,商人的地位一直地下,要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狀況,不是一朝一夕是事,朕在全國倡導,你們商人本身,也要做些力所能竭的事,商人的地位才能得到快速的提高。”
“恩。”劉芫芷微微扭轉螓首,這朱由檢,她原來只是以為是皇家的紈絝,原來卻是為了國家,如此嘔心劣血。
“朕在全國推行義務教育,就是為國民平等打下基礎,將來所有的國民都讀書識字,起跑線上是平等的,至於將來他們從事什麼工作,乃是他們自己的選擇,選擇的唯一標準,是興趣,而不是社會地位,將來所有的國民都讀過聖賢之書,難道還有士林一說嗎?沒有士林的特權,士農工商的身份限制,自然就會解體。”
不僅劉芫芷,連劉柄中、李宇生都用一樣的目光盯住朱由檢,似乎朱由檢在進行一場驚世駭俗的演說。
朱由檢忽然感覺到,有些話現在說起來還是太早,尤其是義務教育,在中五省和南五省才是開始的階段,要是讓士林覺察道自己的險惡用心,他們就是不敢反對自己的國策,也會陰奉陽違,利用手中的權利暗中破壞自己的大業,“兩位東主,這些話只是朕的美好願望,千萬不要傳出去。”
四人一起匍匐在朱由檢的面前,“草民明白,草民等感謝陛下心懷天下,感謝陛下對草民等的鞭策,草民一會維護自身的形象,為百姓多做善事。”
“起來吧!”朱由檢知道要改變商人逐利的本性,就像提高商人的地位一樣,絕不是一日之功,他們也許能像他們說的那樣做下去,那但這僅僅是個案,遂不在這些事情上糾纏下去,“兩位東主,你們將船隻捐獻給南海艦隊,現在還剩多少條船隻?”
“回陛下,草民現在還有百十條船隻,但小船居多,大船不足三十條。”李宇生還以為朱由檢又是要他的船隻,大明現在已經完全解除海禁,只要有銀子,多少船隻都能買到。
劉柄中主動向朱由檢表態:“回陛下,草民的船隻少些,大約有六十多條,如果陛下需要……”
“當時大明海軍缺少艦船,朕才被迫需要你們的支援。”朱由檢打斷了劉柄中的表態,“現在大明的海軍,已經開始使用專門的艦船了,你們的商船,根本用不上。”
“那草民……”李宇生又是一陣失望,他實在不清楚,陛下到底需要什麼。
“兩位東主,你們不是合夥人嗎?怎麼船隻是單獨核算的?”朱由檢原本以為他們一道出海,應該成立像荷蘭東印度公司那樣的貿易公司,但他們有各自的船隻,可能就是一個鬆散的合作,沒有形成一股堅實的力量。
“回陛下,我們貨物的盈利都是獨立的,只是為了路途的安全,才選擇同行。”劉柄中不知道朱由檢何故有此一問。
“奧。”朱由檢皺了一下眉頭,同行是冤家,看來他們合作得不夠徹底,現在才是開始,將來時間長了,雙方有了利益衝突,難保不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