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
2.克服要點
第一,從儀表上進行訓練。
人的容貌、姿態、服飾往往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見這樣兩種現象:凡是衣冠不整、蓬頭垢面者,如無特殊原因大多數是頹廢派;凡濃妝豔抹、一味追求時髦者,往往精神空虛不求上進。所以,我們不能輕看儀表,它對於我們內心世界的發展、變化是有很大作用的。
在儀表訓練中,我們可以從堅持洗臉、刷牙、梳頭、洗手、洗澡等這些每天都需要做的環節入手。從儀態舉止來說,主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進行訓練,古人對人體姿態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優美的站立姿態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正式場合不能叉腰或雙手交叉,坐姿要求端正挺直而不僵硬,不能半躺半坐。走路要求挺胸抬頭,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忌諱八字步、搖搖晃晃,或者扭捏碎步。表情神態要求表現出對人的尊重,忌諱隨便剔牙、掏耳等不良動作習慣。
我們著裝可在父母的幫助下,穿得活潑大方、端正得體。如果是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家庭,我們就更要體諒父母,不要經常要求父母給我們買太貴的衣服。
第二,從語言上進行訓練。
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禮貌語言像粘合劑一樣能把人的思想感情連到一起,禮貌語言像絲絲細雨能滋潤人們肺腑。所以,我們要重視我們的語言文明,做到表裡如一,真正從內心深處尊敬他人。如說“對不起”,就是真心表示道歉,而不是當作推卸責任的擋箭牌。使用禮貌語言還必須講究語言得體,要有針對性。如對長輩說話要尊敬而親切;對同學說話要隨和而熱情;請求別人幫助時態度要誠懇;面對長輩詢問時,要積極熱情地回答。
第三,從行為上進行訓練。
一個人是否文明禮貌,最重要的還是體現在行為上,所以,我們要把文明禮貌的養成著重體現到行為上來。比如,去別人家時先敲門,得到允許再進門;在家進接待客人時要學會讓座、請茶、送客等,並且不影響大人之間的交談。
到公共場合時,要愛護環境衛生,不隨地扔廢棄物,不隨地吐痰;遇到上車,購票時不擁擠,應當自覺排隊,依次序進行;要做到特別尊敬老人,關心殘疾人,主幫他們做事,給他們溫暖。
第26節:從行為上進行訓練
下面我們來看看應該如何從行為上來進行文明禮貌訓練。
及時感謝別人的幫助。這是一種對給予過我們幫助的人的真誠的情感回報。飲水思源知恩圖報。對別人表示感謝的方式有很多。有當時的語言上的,也可以是附以其他形式的行動,比如寫封感謝信或者是回送禮物等。在公車上,有人給那些老弱者讓了座之後,對方謝都不謝一聲就坐下了,弄得那些讓座的人總會有些不舒服,如果再多遇見幾次這種情況,很難保證他以後還會主動讓座,因為人都是需要鼓勵的。對於別人的幫助,我們要說一聲“謝謝”,讓別人覺得自己的付出是被肯定的。這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習慣。
耐心聽別人說話。我們在和別人交談時,往往太過於強調自我,把自己放在談話的中心,一旦對別人的話題不感興趣,就會有不耐煩的心態。其實,學會傾聽也是一種學問。一個善於傾聽的人,常常會是一個受大家歡迎的人,因為傾聽能有效地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同時能讓人對他產生一種信賴感。而在很多時候,耐心地傾聽,也是平息別人怒氣的一種好方法,它常常能使爭端出人意料地順利解決:
有一位顧客在一家商店買了一套衣服,卻發現這套衣服的上衣褪色,把他的襯衣領子都弄黑了。於是他將這套衣服帶回店裡,找到賣給他衣服的店員,告訴他事情的情形。他想訴說此事的經過,但他被店員打斷了。
“我們已經賣出了數千套這樣的衣服,”這位售貨員反駁說,“你還是第一個來挑剔的人。”
正在激烈辯論的時候,另一個售貨員也加入進來再次打斷了他的話。
“所有黑色的衣服起初都要褪一點顏色,”他說,“那是沒有辦法的,這種價錢的衣服就是如此,那是顏料的關係。”
這時,這位顧客變得火冒三丈。因為這兩個售貨員幾次打斷他的話,說明他們壓根就沒有打算聽他投訴的意思。另外,第一個售貨員懷疑他的誠實,第二個暗示他買了一件便宜貨。於是辯論變成了爭吵。
正在這時,經理突然走了過來,他的態度完全不同。他靜聽這位顧客從頭至尾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