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深一點想,他現在死守住安慶城是否有必要?這個問題稍一權衡之後,他就明白他守安慶已經沒有必要了。 原因在於,南宋水軍重新控制了長江水道。 李庭芝和張世傑隨時都可以渡過長江,他想阻止他們過江的打算已經行不通了。
至於他自己,現在面臨的局勢可能不太妙。 別的不說,鄭靜和此時趕來既有幫助李庭芝和張世傑他們渡江,回援江南的意思,也有趕來助戰的打算。 只要鄭靜和一聲令下,水軍上岸參戰,安慶城外處於劣勢地宋軍馬上就會扭轉勢頭,對蒙古軍隊發起猛攻,他目前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馬上脫離接觸。 把軍隊撤走。 要不然。 宋軍裡應外合之下,給包圍成花捲一般的蒙古軍隊能有多少倖存就很難說了。
博羅歡不愧為良將之材。 轉瞬間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關鍵,可惜的是鄭靜和已經不給他處理的機會。 鄭靜和把令旗一揮,千多兩千門火炮對準安慶城頭就來了一個火力齊射,炮彈拖著明亮地尾焰、划著美妙的弧形向城頭飛去,密密麻麻,把天空都遮住了,陽光都透不過,遠遠望去是一道道明亮的弧線出現在空中,瑰麗雄奇之極,煞是好看,尉為奇觀。
在驚天動地的爆炸聲中,出現不計其數的火球,無數的碎肢殘臂、支離破碎的腸腸肚肚、飛濺的血肉把火球襯托得無比的悽美。 這種悽美中有壯闊,壯闊中有悽美的戰爭圖畫,要不是博羅歡親歷,他說什麼也不相信這是真地,這世間會有如此讓人難以相信地慘烈場面。 就是要最富有想象力的丹青國手也不可能描繪得出如此富有震憾力地效果,頂多就是刀箭橫飛,屍體滿地,絕不會有肢體橫飛、碎肉遍地的事情。
炮兵享有“戰爭之神”的美譽,要是沒有這些震撼效果,就有負這個稱號了。
這次轟炸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投入這麼多火炮對地面目標進行清除,還是從水面發起的進攻,鄭靜和開了一代先河。
博羅歡一生征戰無數,打了不知多少硬仗,什麼戰爭場景沒見過,就是沒有見過這種給火器猛轟的場面,饒是他膽子大,閱歷豐富也是給嚇呆了,和伯顏當日給鑄鐵炸彈的驚人威力嚇得忘了部署迎接趙良淳援軍時的情況差相彷彿,直愣愣地站著,連發號施令都忘了。
第一輪轟炸不僅炸死炸傷了不少蒙古軍卒,就是安慶城牆都給炸得不成樣子,已經有多處出現要垮塌的跡象。 要是城牆一垮,城外的宋軍肯定會象潮水一樣衝進來,到那時,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只要神經不是有問題,都會想得到。
鄭靜和麵無表情地看著蒙古軍隊哭爹叫孃的場面,揮動手中的旗幟,炮手裝填完成後又是一輪齊射,安慶城頭上又是一陣驚天動地的爆炸聲,閃現一個又一個火球。 蒙古軍卒又給炸死炸傷不少。 經過這兩番猛轟後,安慶城頭上的蒙古軍卒死傷慘重,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世界有火器這種武器,壓根就不知道如何應對,傻愣愣地炸在那裡當活靶子。
要是換作現代人,當對手地火炮打來時,馬上就會臥倒躲避彈片。 他們連火炮的概念都沒有,傻站著不吃虧才怪。
爆炸聲中還夾雜著不少轟隆隆的聲音。 這是城牆垮塌發出的聲音,城牆出現好幾處缺口。
李庭芝和張世傑兩人正為無法扳回劣勢苦惱不堪,萬未想到鄭靜和會去而復返,鄭靜和的第一輪炮轟把安慶城頭炸得不成樣子,他們除了驚訝以外,沒有其他的想法。 這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他們也是沒有見過如此富有震撼力的爆炸場面。 一時間哪裡轉得過彎來,不傻都不行。
直到第二輪齊射過後,安慶城頭給炸得不成樣子才明白過來是怎麼一回事,立即下令宋軍向安慶城猛攻。 張世傑揮著刀大吼一聲:“衝進城去,殺光韃子!”率先衝了出去。
宋軍雖然弄不明白火炮是什麼東西,也搞不明白安慶為什麼那麼慘,讓蒙古人倒黴總是讓人興奮地事情,士氣立時高漲。 吶喊著跟著張世傑衝進了城。
城牆一垮,博羅歡立即意識到不妙,大吼著要蒙古軍卒去把缺口堵上。 蒙古軍卒向以英能征善戰著稱,怯薜兵團和三衛禁軍更是驍勇,可是也給火炮奪了氣,哪裡還有抵抗的勇氣。 撒腿就跑。 瞧他們那模樣,恨不得爹孃多生兩條腿呢。 不要說是博羅歡在督戰,就是起成吉思汗於地下來督戰可能也不會有什麼效果。 這種集中千多兩千門火炮地齊射,不要說連火炮概念都沒有的古人,就是現代人處身其間都會膽顫心驚,給嚇破膽的蒙古軍卒不跑才怪。
博羅歡一邊大吼一邊用彎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