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點田地,只是跟在大家背後做。要說種田,村裡哪還有人當得秋明麼麼這一聲誇?”張小柳慌忙說。
“我看你過兩年上手了就能比上我了。”秋明麼麼種地的速度想來是被誇慣了,聽了他的話也沒說什麼,反而鼓勵他。
張小柳笑而不語,推了這麼些時候,石磨裡的穀子已經開始露出白色。旁邊秋明麼麼也把米倒入了小石磨裡,看起來只有兩三升米左右,大概一次就能磨完了。
“秋明麼麼,為什麼你磨的米這麼幹淨?”張小柳看了會兒才發現這個問題,剛才他看見高氏磨的也是糙米,顏色並不怎麼好看。秋明麼麼倒入石磨裡的米卻像他在糧店裡看過的上等白米,十分亮眼。
“這是我特意磨細了,又在風車裡揚過的。我這種是糯米,本來顏色就白淨些,又在水缸裡泡了兩三天,當然好看。”
秋明麼麼推著小石磨十分輕鬆,幾乎是眼看著糯米碎掉變成粉末的。
張小柳這才記起,小時候見過別人用糯米磨粉,確實是要在水裡先泡軟,再瀝乾水的。而且對於他們來說,糯米是用來做節日的糕點的,當然費勁心力弄得乾淨些。大米大多數時候都要和雜糧一起煮飯,反而不必弄得太精細。最後他把磨好的大米放入小風車仔細揚了一遍碎屑,果然始終還帶著赤色的東西。
☆、第38章 夜聊
田地裡頭常年都流傳著一句話:下地種田不用學,人家咋的咱咋的。言下之意;即使沒有種田的經驗;只要跟著大部分的節奏種收;大致也差不多了。
夏天的雨狂野而粗暴;自那一日的雨過後又陸續下了幾場。剛種下花生黃豆等旱地作物要是遇上這樣的天氣可不太好;極容易因為地底積水泡壞種子而要補種。這幾天地裡種紅薯的人也多了起來,很多人都把正在種的花生暫時扔下了,趕著這趟雨水先把紅薯種下去。張小柳觀望了兩天;覺得要是這時候把紅薯種下去;卻是極容易成活的。這也應了那句話,種田只有跟著大部分人的腳步才抓得準時間。
紅薯插藤就能活;預料了下半年還要種紅薯,張小柳早就在菜地裡種了一排用來發薯藤。這時候每段割成兩柞長,帶上鋤頭挑著漚好的肥料,冒著雨就出發了。小麥年紀小,生怕淋了雨生病,是被勒令留在家裡的。
上次收的黃豆估摸著最後能出五六鬥豆子,玉米也有兩大袋子,張小柳便把這些雜物都先擱下了,這次一整畝旱地都要種上紅薯。那日鋤地時聽趙正則說起五叔家的小孫子送去上了私塾,張小柳才意識到現在他們家裡幾個人都是眼前籮筐大的字也不認得一個的。因為他自己曾上過將近二十年的學,這段時間以來竟也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只是這時候想起來,如果能夠讓他們去認些字,別說做什麼文章,能認些文書,學會寫自己的名字也是很好的。否則,他們說起能斷文識字的“靈均”時也不會是一臉羨慕的表情。
既然有了想法,當務之急就是存錢。雖說現在家裡沒什麼進項,但是暫時也不用像其他人家儘想著給孩子攢錢說人家。沒有多餘的穀子變賣,家裡甚至連一件值錢的家當都沒有,菜地裡的菜也只夠管自家吃。如此種種,都想不到能換成銀子的東西。最後想到若能養上一頭大肥豬,倒是能值幾個錢。可是一年到頭要喂的東西卻不能少,張小柳只能寄希望於這塊旱地種的紅薯。
冬天的紅薯個頭一般都能長到比較大,所以他們挖溝時也挖得深。隔尺來距離插一棵紅薯藤,先覆蓋一層細土,然後才撒上一層肥料,最後把挖出來的壟填高。兩人迎著細雨,用了一天半也把紅薯種完了。這時候田裡的秧苗也長出了一層細密的綠色,田裡山間,新的一季作物又開始生長了。
夏天的雨來得快去得也快,兩三天的雨水過後,又是豔陽當道。不過這時候大部分人家都把紅薯種了下去,等地裡的積水排完,又正好能種花生了。可見對於這種天氣,這裡的人已經自有一套老到的法子來應付。
等著插秧的時候當然不能閒著,這段時間正是山上草木最茂盛的時候,只是因為大家忙著田地,暫時沒空上山,所以尚能自由的生長。農忙一過,大部分人家又忙著上山搶割棘草,砍柴。農家用的柴火最多,蒸飯做菜燒水,樣樣都少不了柴火,所以上山砍柴也是一年四季都不能落下。張小柳自認戰鬥力低速度慢,如果不趁這時候割些草回來,等家家戶戶都開始上山的時候,離得近些的棘草很快就要被割得精光,到時候只能往更深的山裡去。
早上先去田裡看紅薯,沒有成活的及時補種上,中午太陽最大的時候就在家裡結草繩。所謂草繩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