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仁宗慶曆年間發明活字印刷術後才開始大幅度降價。

北宋初期的書籍都是論卷賣的,發行量廣的書籍每卷最低五十文,比如士人必備的《前漢書》有一百卷,要賣五貫。而一些發行量小的書籍或者佛經那價格則是高的嚇人,在千年名剎寶林禪院中收藏的一套《大藏經》則是稀世之寶,價值數千貫。當一本書的價值超過普通農戶一年收入時,讀書這個職業被視為是富貴人家才玩得起的高雅藝術。普通老百姓的家中若是能有一個識字的孩子,那他家的地位就可以立刻在這個地區上升一個檔次。

安木深諳這個道理,所以她每次和大郎讀過《聲律啟蒙》後就當著村民的面燒掉。當村民們看到那些整潔的白紙寫滿了字跡,然後被姊弟倆人燒給安舉人時,都心痛不已。一文錢只能買兩張寫字的紙,這安家姊弟每天就要燒掉好幾張,那就是每天幾文,普通百姓哪裡燒得起?村民們在討論他們敗家的同時也在羨慕,這就是讀書人的祭祀啊,怪不得與我們不一樣,咱們最多也就是燒點草紙,怎會有安家姊弟這般的大氣。

不出兩日,安家姊弟這種怪涎行為就隨著村民們的議論和李進和候押司的有心傳播下,如飛般的在沈丘幾縣中流傳。當讀書人知道後稱其為雅祭,對安家姊弟的行為大加讚賞,甚至引發了一股焚詩祭祀先人的潮流。

安木和大郎跪在墳前讀《聲律啟蒙》,呂氏則是牽著銘哥站在一旁等候,並督促著銘哥隨著姊弟倆一起背。見到有人來向她打聽姊弟倆人讀的是什麼詩時,滿臉的喜氣洋洋,就連說話的聲音也高了幾分,“我家大姐和大郎讀得是安舉人生前寫的詩,是單獨寫給大姐和大郎的,我家小子也沾了光,跟著學了幾句……”

村民們見她得意非凡,心生羨慕,想到安舉人在時曾教孩子們讀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