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對美國的出口,以避免美國設定關稅壁壘。在70年代,當美國幾家主要的電視機生產企業因日本的競爭而幾乎被迫倒閉時,在美國政府的壓力下,日本企業自動限制對美國的出口,採取了退縮的態度。在鋼鐵方面,美國採用了一套複雜的計算辦法來限制進口。在汽車方面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透過非市場手段來保護美國的工業。
在商業流通領域,日本企業也無人能敵。三菱貿易株式會社、三井物產、住友貿易、伊藤忠、丸紅和日商巖井等,他們彼此是競爭對手,但沒有一家外國公司堪與匹敵。
日本在美國的投資已經超過美國對日本的投資,並且日本對美國的投資在高速增長,有更多的日本公司在美國設立工廠,購買股票和產業。
日本的運輸和通訊系統正快速超過美歐。日本於1964年就開啟了東京到京都的###彈頭火車線路,美國在1977年才購買了這項已有15年的一部分技術。日本快捷便利的鐵路服務網路遍佈全國,為美歐所不及。
日本郵政服務系統開發使用了最新的電子通訊系統,使日本的郵政服務速度遠高於美歐;日本的銀行電腦系統使日本國內資金劃轉速度快速無比;日本控制鋼鐵生產的電腦系統比任何西方國家都複雜。
日本國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果把房屋津貼計算在內,1978年日本的工資水平已經超過美國,並且在以更快的速度繼續增長。現在旅居日本的外國人,如果沒有特別津貼,很難維持和日本人相同的生活水準,而居留在美國的日本人,卻覺得各種奢侈品和餐館的價格很便宜。每一個日本家庭擁有的電視機(尤其是彩色電視機)和照相機的數量,居世界第一位。在電視錄影機方面,日本擁有者的比例和絕對數量都遙遙領先美國。
有人提出疑問,日本為了獲得快速的經濟增長,是否會忽略其文化和教育的發展?然而,實際情況是,日本對文化的輸入和技術輸入同樣突飛猛進,並以很快的速度普及到民眾中去。日本青年完成中學教育的比率居世界第一位,約佔90%。美國人進大學的比率雖然較高,但完成學業的比率,則不及日本。日本青年的英語能力遠超過美國學生的外語能力,雖然他們在口語表達能力上無法和大多數歐洲人相比,不過在1945年,日本人對一種外語有如此進步,這在多數國家是無法想象的。
雖然日本在國民生產總值方面低於美國,但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方面卻已超過美國。
儘管當時的日本在政治和文化上還不是世界強國,但日本的各種制度,在解決工業化所帶來的諸多問題上所表現出來的效率,無疑是世界第一的。
在沃格爾的眼中,日本在工業和經濟方面全面打敗美國是毫無疑問的事情,不僅如此,日本在教育、研究與開發、國民收入和生活消費、各種制度建設等方面也在快速趕超美歐。日本企業無與倫比的生產效率和產品競爭力更是美國企業無法達到的。
面對日本高效的生產率和強大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沃格爾為美國人描繪了一幅可怕的美國公司和美國經濟的邏輯發展遠景。
沃格爾對美國政府採取讓美元貶值的措施來解決美日貿易逆差的做法進行了強烈的批評,認為美元貶值的唯一好處就是保護沒有效率的美國生產企業,從而進一步削弱美國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自1971年以來,美國為了應對來自日本的挑戰,採取了讓美元持續貶值的政策,到1978年,與1971年時相比,美元已貶值了近50%。沃格爾認為,美元貶值雖可救美國的燃眉之急,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美元貶值政策是失敗的。第一,日本極端依賴原材料的進口,這方面的成本約佔鋼鐵和汽車產品價格的3/4。美元貶值後,日本原材料的進口價格降低,因此,外銷產品價格變動不大。日本既可以用很低的價格買到石油、木材和其他的美國資源,其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反而增強了。第二,日本可以採用降低價格的方式來應對美元的貶值,而美國公司因受到暫時保護,就不再覺得需要改革的必要,這更使得美國公司的市場競爭力遠落後於日本公司。第三,日本貨的品質信譽好,即使價格提高,美國人也樂意購買。如果日本受到正式或非正式的配額限制,某一類產品的出口數量受到限制,日本人會轉向更高品質的產品來增加對美國的出口。總而言之,美元貶值或貿易保護政策都阻擋不了日本的挑戰,反而會不斷削弱美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美元貶值只起到保護沒有效率的美國生產企業的作用。
日本企業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