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心甘情願選擇出家的,是因為身體不好,被迫入了空門,所以“帶髮修行”。為何要“帶發”呢?就是因為“六根不淨”,為了隨時可以“還俗”。所以在妙玉心裡,也是從來沒有把自己當出家人看待的。她為黛玉和湘雲改詩時曾說:“若只管丟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撿怪,一則失了咱們的閨閣面目,二則也與題目無涉了。”一句“咱們”,又一句“閨閣面目”,可見她在內心,仍是把自己當成身在閨閣的小姐看待的。她的遺世獨立,是因為性格,而非身份。正像是邢岫煙所評價的:“他竟是生成這等放誕詭僻。從來沒見拜帖上下別號的,這可是俗語說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個什麼道理。”有趣的是,豈止妙玉的不僧不俗常受爭議,便連她究竟是尼是道都有很多人弄不清楚。幾乎所有影視劇裡對妙玉的形象設計都是身穿水田衣,手執拂塵,將她打造成一個道姑形象。然而妙玉來京明明是為了參習觀音遺蹟並貝葉遺文,可見是佛門弟子;況且岫煙又說:“他在蟠香寺修煉,我家原寒素,賃的是他廟裡的房子,住了十年,無事到他廟裡去作伴。我所認的字都是承他所授。”住在廟裡,自然是尼姑;而她在大觀園裡的住處名為“攏翠庵”,也不是什麼道觀;老太太來喝茶的時候也說過:“我們才都吃了酒肉,你這裡頭有菩薩,衝了罪過。”供奉菩薩而非太上老君,益發可見是尼姑。——有這許多線索,人們提起妙玉來卻仍是一個道姑的形象,這是電影戲曲的誤導,但也足可見此人“放誕怪僻”之至了。綜上所述,雖然惜春也“天生成一種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獨僻性”(第七十四回《矢孤介杜絕寧國府》),與妙玉“天生成孤僻人皆罕”(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境》)遙遙相對,但兩人卻不是什麼閨密好友。這兩個人“特犯不犯”,一個是在家的姑子,一個是出家的姑娘。她們的生活軌跡是錯位的,也是不交行的。但是到了後四十回,她們的軌跡有沒有交錯呢?更大膽地想一想,會不會互換呢?也就是說,惜春出了家,妙玉卻還了俗,她們的身位掉了個兒,可不可能呢?可以確定的是,惜春的確是出家了;有爭議的是,妙玉有沒有還俗?《金陵十二釵》冊子中關於妙玉的判詞說:“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紅樓十二曲》中則說:“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既然說“潔”與“空”的素願都破滅了,自然是反出空門,陷入紅塵了。況且左一句“終陷淖泥中”,右一句“風塵骯髒違心願”,可見妙玉不但是還了俗,而且還極可能是進了風塵場所、勾欄行當。這在喜愛妙玉的讀者心中是很難被接受的,於是有紅學家對“骯髒”一詞做出百般考據,證明有時不作“汙穢不潔”解釋,而是“剛直不阿”的意思——就算是這樣吧,那後面還有三個字“違心願”呢,還有“遭泥陷”呢,可見“潔”是怎麼都保不住的了。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賈雨村曾言:“使男女偶秉此氣而生者,在上則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為大凶大惡。置之於萬萬人中,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萬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又在萬萬人之下。若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痴情種,若生於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縱再偶生於薄祚寒門,斷不能為走卒健僕,甘遭庸人驅制駕馭,必為奇優名娼。”書中奇優不少,蔣玉函與十二官盡在此列,但名娼呢?倘若全書中竟無一才貌雙全這奇娼出現,《金陵十二釵》豈不缺典?同薛蟠打情罵俏的雲兒固然不夠數,曾經“淪落在煙花巷”的巧姐兒時為雛妓,且很快就被劉姥姥贖身了,也還當不起“名娼”二字,於是,這個重要角色也就只能由妙玉來擔任,只有她當得起,也只有讓她落到這樣的命運,才更能惹人痛惜,稱得上是“無瑕白玉遭泥陷”。那麼,妙玉和惜春的生活軌跡是不是就這樣永遠都沒有交叉了呢?這兩個“特犯不犯”的出家人,是僅僅彼此做了一個身份對掉、形成一種鮮明對比,還是有著什麼更為巧妙而必要的聯絡呢?我有一個猜測。就是在賈府被抄時,是妙玉救了惜春,把自己的度牒也就是身份證書給了惜春,讓她以尼姑的身份逃走,逃脫了抄家之獄,自己卻因而被拖累入罪、當街變賣,淪為娼妓。這其中的細節,將在探討惜春命運時再做詳述。但這至少解決了另一個疑問:就是妙玉雖然身在榮國府,但她是王夫人下帖子請來的,身在佛門,並不是賈府的什麼親戚內眷,就算賈府被抄,她的處境也最多是逐出府去,仍然回她的牟尼院掛單好了,卻因何會受到株連呢?而倘若妙玉不是受到賈府之累